高原地區的血氧指標

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壓力也將越來越小,連帶的將使得空氣的密度也變小,在同等比例之下的氧氣分壓也會在該高度之間變小,高原缺氧問題也緊跟著變嚴重,於是我們吸入的氧氣壓力、氧器進入動脈的壓力,以及動脈之間的氧氣飽和度也將產生劇烈變化 (所謂劇烈變化是指人的感受度及生理反應,而非僅僅在數字之間的差距,例如體溫37度與40度雖然差距不大但是卻已造成身體明顯傷害)。 以下的資料是經由科學家的探測研究後所發布的血氧指標,將隨著個體及環境、氣溫等因子而有所差異。

為何缺氧造成高山症

致病主要與低壓、缺氧和個人適應力有關。海平面的大氣壓力(barometric pressure, Pb)為760 mmHg,而2000公尺時,Pb約為590 mmHg。隨著海拔高度上升,人體吸入之氣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inspired oxygen,PIO2)亦隨之減少; 計算公式為PIO2 = 0.21 × ( Pb – 47(肺中蒸氣壓)),0.21 為大氣中氧的比率。另外,Pb除受高度影響外,也隨溫度、氣侯惡劣而下降。當PIO2下降,肺泡內氧分壓(PAO2)、動脈內氧分壓(PaO2)及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都會下降,造成組織缺氧,最後形成低壓性缺氧繼而引發高山症。 

有氧缺氧無氧的定義

急性缺氧慢性缺氧的生理反應

高山症的發生與缺氧的程度

高山症指數評估

高山症的徵兆雖然已經在高山症的症狀那一節裡頭說明清楚了,但是一般人到了高山之後,大部分都只有頭痛的症狀是較明顯的,其餘也都還沒有開始發生,甚至如高山症腦水腫的這類高危險病症,更是有一半的人沒有發生頭痛問題。因此除了專業的登山領隊、醫護人員、或响導人員需要對高山症相關症狀非常熟悉之外,每位進入高原旅遊或登山的人更是需要瞭解自身及隊友的症狀,必要時以下面介紹的簡易評估表對自己或隊友進行評估,以避免傷害加深!

高山症簡易評估

1. 介紹:下面的高山症評估表,是由一個在登山界非常著名叫做【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Lake Louise AMS Score) ,所做出的高山症自我評估表,再經過台灣高山症與耐缺氧研究中心的修改後,所得的一個符合亞洲人專屬的高山症簡易評估表。

2. 前提:這項高山症自我評估表主要應先建立在下列四項基礎上,才能算為發生急性高山症:包括1.) 在高原高山上應有持續四天以上的時間;2) 出現頭痛的現象;3) 出現至少其他另一項高山症評估表中的症狀;4) 在高山症評估表格中加總後的總分至少要 3分以上。 

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

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 (Lake Louise AMS Score)

是高山症指數的自我評估表

從上面這【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的計分總數如果在3到5分之間,則應該為輕度到中度的急性高山症;但是如果總分在6分以上時,則為重度的急性高山症,應該即刻下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