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腦水腫症的危險族群

高齡族群

一般建議年齡超過70歲的高齡者,應盡量避免登上大於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或高原地區。但是對於特殊體能或身體狀況的高齡者,則在醫護人員評估後,謹慎的在其他人陪同下前往高山。

中風及心臟病史者

依國際研究建議,下列心血管狀況者不建議進入到超過2000公尺以上的地區:

1. 過去三個月內曾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住過加護病房、大出血等事件者。

2. 不定期的心絞痛、心悸等狹心症者。

3. 準備進行心導管手術或安裝支架者。

4. 心臟衰竭程度達到第三級以上者。

5. 心臟無力到唇色、臉色發青紫者。

另外依國際研究建議,下列心血管狀況者可進入到2000-3000公尺內的地區旅行:

1. 運動心電圖測試正常

2. 血壓控制正常

3. 心跳數不過高

4. 與同齡比較的行動能力正常

5. 遺傳性貧血族群

6. 感冒發燒未癒者

7. 肥胖過重族群 BMI>21.5

高原地區的血氧指標

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壓力也將越來越小,連帶的將使得空氣的密度也變小,在同等比例之下的氧氣分壓也會在該高度之間變小,高原缺氧問題也緊跟著變嚴重,於是我們吸入的氧氣壓力、氧器進入動脈的壓力,以及動脈之間的氧氣飽和度也將產生劇烈變化 (所謂劇烈變化是指人的感受度及生理反應,而非僅僅在數字之間的差距,例如體溫37度與40度雖然差距不大但是卻已造成身體明顯傷害)。 以下的資料是經由科學家的探測研究後所發布的血氧指標,將隨著個體及環境、氣溫等因子而有所差異。

為何缺氧造成高山症

致病主要與低壓、缺氧和個人適應力有關。海平面的大氣壓力(barometric pressure, Pb)為760 mmHg,而2000公尺時,Pb約為590 mmHg。隨著海拔高度上升,人體吸入之氣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inspired oxygen,PIO2)亦隨之減少; 計算公式為PIO2 = 0.21 × ( Pb – 47(肺中蒸氣壓)),0.21 為大氣中氧的比率。另外,Pb除受高度影響外,也隨溫度、氣侯惡劣而下降。當PIO2下降,肺泡內氧分壓(PAO2)、動脈內氧分壓(PaO2)及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都會下降,造成組織缺氧,最後形成低壓性缺氧繼而引發高山症。 

有氧缺氧無氧的定義

急性缺氧慢性缺氧的生理反應

高山症的發生與缺氧的程度

高山症指數評估

高山症的徵兆雖然已經在高山症的症狀那一節裡頭說明清楚了,但是一般人到了高山之後,大部分都只有頭痛的症狀是較明顯的,其餘也都還沒有開始發生,甚至如高山症腦水腫的這類高危險病症,更是有一半的人沒有發生頭痛問題。因此除了專業的登山領隊、醫護人員、或响導人員需要對高山症相關症狀非常熟悉之外,每位進入高原旅遊或登山的人更是需要瞭解自身及隊友的症狀,必要時以下面介紹的簡易評估表對自己或隊友進行評估,以避免傷害加深!

高山症簡易評估

1. 介紹:下面的高山症評估表,是由一個在登山界非常著名叫做【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Lake Louise AMS Score) ,所做出的高山症自我評估表,再經過台灣高山症與耐缺氧研究中心的修改後,所得的一個符合亞洲人專屬的高山症簡易評估表。

2. 前提:這項高山症自我評估表主要應先建立在下列四項基礎上,才能算為發生急性高山症:包括1.) 在高原高山上應有持續四天以上的時間;2) 出現頭痛的現象;3) 出現至少其他另一項高山症評估表中的症狀;4) 在高山症評估表格中加總後的總分至少要 3分以上。 

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

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 (Lake Louise AMS Score)

是高山症指數的自我評估表

從上面這【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的計分總數如果在3到5分之間,則應該為輕度到中度的急性高山症;但是如果總分在6分以上時,則為重度的急性高山症,應該即刻下山治療。

急性高山症易發生族群

同樣是人類,有些人進行許多運動都非常適合,但是有些人卻無法勝任。在進行對高山的接近與挑戰遊戲之中,有些人類族群在同樣的高山缺氧狀態下,並不會發生高山症等相關症狀,但是對大部分的人在依定高山高度上時,則將會發生高山症的現象。然而有一些人在同樣的高山高度時,他們的高山症病情或症狀將會比前面兩類族群明顯的高出許多,甚至會發生高山症肺水腫及高山症腦水腫等等嚴重致命的危險。為了讓各位登山界人士及想進入高原旅遊探險者有更明確的資訊,將在下面進行討論:

高山症與缺氧的預防新概念

在高山症的預防新概念這個單元中,我們仍舊要對所有要進入高山的遊客及登山者進行預防高山症的預防觀念宣導提醒,由於許多人對於高山仍然停留在只是高度較高的遊憩綠地,再加上現在的交通工具越來越方便之故,所以根本忽略甚至不知道高山高原地區的缺氧問題,因而常常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之下,冒然的就進入高原地區旅遊或進行像滑雪登山等等的活動,常常就這樣或多或少的發生了高山症的症狀,除了讓行程敗興而歸之外,甚至許許多多的遺憾也常因此發生,因此在本單元中將介紹進入高山地區前應有的預防概念,建立預防與治療的截然不同結果的正確認識。

高山症的發生機率

研究發現高山症的發生機率幾乎是所有急性疾病中的佼佼者,如果不事前進行預防準備,則將有59%的人會發生急性高山症問題?因此積極性的預防高山症發生,同時進一步的宣廣高山症的預防概念,將是對我們這個佔有一半國土面積的高山島國來說,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

積極防治缺氧的概念

高山症的問題只會發生在對進入高山的人群之中,對於一些從來就不願意或不可能到高山中,或者不能到高山上的人群來說,根本是不重要的事。不過這個觀念,因為所有的醫學研究已發現,缺氧是造成癌症的主要禍首,同時也是腦中風及心臟病的元兇!

癌症方面:

由於缺氧導致細胞DNA失去修護能力,使癌細胞能夠利用缺氧環境進行初級生長(Warburg effects),而發生所謂的奧柏格效應,之後的腫瘤化過程,也因為缺氧問題才能引起細胞大量分泌所謂的缺氧引導因子(Hypoxia inducing factor-1,HIF-1),從而許多的癌化因子,如血管新生因子(VEGF、FGF),癌細胞擴散移轉因子(MMPs、Adhensin、Selectin) 等等問題及現象一併發生,使人體最後發生可致命的惡性腫瘤。

高血壓方面:

由於缺氧問題導致末梢細胞群因為能量的需求,而釋出蛋白酶造成周遭血管收縮,以提高微血壓及微血流來滿足細胞的血氧供應及交換,從而使血壓增高形成原發性高血壓問題。

心臟衰竭方面、梗塞型腦中風、心肌梗塞、腦神經退化、糖尿病

高山症類型-急性高山症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或AcuteHigh Altitude Sickness,是一種較急性嚴重的高山症候發生問題,當人體處在高海拔高度超過2500公尺的環境下時,由於低壓〈Hypobaric〉及缺氧〈Hypoxia〉的高山特殊環境下,人體內將因細胞的急性缺氧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的急性病理變化表現。它通常出現在海拔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約8000英呎)的地區,而且越往上高海拔人體缺氧問題越加嚴重,所發生急性高山症的問題及機率也越來越大。

急性高山症的發生機轉:

由於人體能夠適應各種環境,但在適應的過程之中將會發生許多生理轉變的對策,尤其是當遇上這種轉變細胞致死的缺氧狀況,細胞僅因為有氧代謝停頓減少之外,即將因為總能量不足而產生並釋放出許多訊號,同時也將啟動無氧代謝,耗用更多的食物原料去生產小了18倍的生物能量ATP,這時將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到體內變成了重碳酸〉,以及乳品〈也就是大家都適合肌肉關節酸痛無力難當的肌酸〉等等,這連貫的基礎生化反應導引身體的高山症症狀,就在身體各器官中如火如荼的展開如下:

急性高山症的頭痛發生

這是最常發生的急性高山症初期症兆兆。根據研究統計大約85%的急性高山症患者在發作初期都會發生錯誤的症狀。急性的缺乏氧利用血液重新分配至重要器官如腦部及肺部,當腦血管初期因缺氧而使血管暴脹之際,將觸動三叉神經引發痛感及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引發類發炎現象。由於此徵狀是缺氧的開始警訊,有些人常認為是感冒或一般性頭痛的問題而忽略了它的危險性,而只用頭痛藥,消炎藥〈如普拿疼,阿斯匹林等〉做消除症狀式的掩飾性治療,因此常讓許多人的登山者或遊客直接進入高山症腦水腫與高山症肺水腫的致命危險之中。

急性高山症的疲倦無力感發生:

對大部分的登山者而言,急性高山症的初期將有明顯的疲倦感發生,原本在山下時不管是背負裝備或攀升行走都能夠勝任的狀態,一旦進入高山地帶時,在同等距離或時間這是由於高山地區稀薄的氧氣分壓讓身體的能量比平地地區少了40-60%以上,加上登山活動不斷的消耗體能,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下,將有助於體力透支。

更由於大量地進行無氧代謝作用以轉換能量,這讓過多的副產物─肌酸〈或乳酸〉堆積在肌肉內部,因此很快地就會發生疲倦感,酸痛感,以及休息過後的無力感!尤其是過多的疲勞疲倦和體力透支,將使登山者忽略了急性高山症所衍生的危險,極可能並發的傷害性高山症肺水腫高山症腦水腫問題,導致身體溫度失溫或昏迷等狀況,而提高山難的發生機率,登山者或山友不可不慎!

急性高山症的頭昏發生:

絕對是到高山旅遊的遊客或者是高山登山的山友來說,一旦高度超過了3000公尺以上,即使不發生錯誤問題,也將會發生頭昏甚至於意識模糊等淺昏迷情況。在頭昏的情況初期大部分是由於血液通過能量的重新分配,因為大腦部位的血管血流快速的增加,有點像高血壓的情況一樣,因為充血而發生頭脹脹的頭昏倒,這樣的問題並不嚴重,只是將成為高山症的頭痛的前兆現象罷了。

但是另一種型的頭昏現象,卻是因為缺氧的代償作用所產生的大量自由基,且細長的腦部發生輕微的水腫,壓迫到大腦皮質的問題。症腦水腫的前兆現象,如果不進行調整性的預防或適當的治療,嚴重者將發高山腦水腫症,然後將發生輕微到嚴重意識昏迷現象,包括昏厥,無方向感,語意不清,溝通困難,失憶等等。若再忽略之後將常常導致高山腦水腫症的病情加劇,甚至於威脅到生命危險。

急性高山症的噁心嘔吐發生:

遵循研究統計有約87%的急性高山症患者,在發作初期或中期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噁心什至於排斥吐的症狀發生。由於此徵狀和高山腦水腫症的初期發生症兆兆相似,因此不得不小心預防發生。這種噁心或嘔吐吐的情況,乃是因為我們身體因為缺氧時啟動大量的無氧代謝,這導致血液中產生大量的重碳酸及乳酸等等,這些身體中的殘留甚至是有毒的物質,將在位於我們大腦第四腦室的延展椎骨部位處產生堆積。

這將乾擾到原本已經平衡的腦髓液,由於在這延髓的神經區,血腦屏障是最鬆散的位置,一旦身體自發產生的有毒或血漿質素干擾離子的平衡後,將觸發神經受體讓身體強迫症的強迫性發生嘔吐以保護身體。像類型因為缺氧所造成的噁心或嘔吐感,在很多發生中例如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等也常見到。由於這類的急性高山症問題所產生的噁心嘔吐感,與高山症腦水腫所產生的情況類同,但嚴重的程度卻不同,登山者或遊客應該特別注意!

急性高山症的厭食發生:

許多人到高山或高原旅遊之期間,都會發生胃部發脹感,嚴重一點的人根本都不想吃東西,尤其是對登山者或進行高原高山地區活動的人,明明已經很累又消耗消耗對於這些在高山缺氧地區的人來說是相當危險的事,畢竟體內需要大量的食物原料來進行無氧代謝,尤其是為了適應高山上的低溫狀態,體內必須要燃燒更多量的靜電及能量。

這種情況的發生和前面所提的噁心嘔吐的高山症情況很相似,主要還是因為我們身體在缺氧時啟動大量的無氧代謝,這讓血液中產生大量的重碳酸及乳酸等補充甚至是有毒的物質,通過血液循環漸進堆積在我們大腦第四腦室中的延展部位,這些有毒廢物將乾擾到原本已經平衡的腦髓液,破壞血腦屏障中的神經離子平衡,這會人體物理胃部神經停止作用,造成體內蠕動停止,加上高山低氧的環境下,內部的疲勞氧具大量的活動作用,產生更多的發酵氣體進入腸胃之中,並且發生髮生髮脹及厭食的情況。

急性高山症的心跳加速發生:

幾乎所有進入高山高地區從事旅遊,工作或登山等活動的人,都會發生心跳過快的問題,雖然對一般健康的人而言,除非是長期在高山上活動或居住,否則這心臟速搏問題並不會造成健康的麻煩,但是這心臟跳過快對原先就已有心血管毛病的人〈如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二尖瓣膜症等等〉而言,卻可能造成原先的疾病更加嚴重,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威脅。

由於在高山缺氧的環境之下,人體內的有氧代謝大幅度的減少,導致能量得重新分配以保護重要器官,因此對於腦部及肺部等重要臟器,就得提供比平常更多20%到60%的血液供應,因此在這種生理的代償作用下,心臟就得比平地時多跳動至少10%到50%以上的速度來進行替換,透過快速流動血液中所攜帶的紅血球之頻率,以求得更多的氧氣補給。因此在高原地區進行登山旅遊及其他活動之際,除了心跳速度跳到90到120下每分鐘之外,呼吸的頻率也會異常的加快,常常有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況發生,在這種情況之下,除了很快地引發各類心臟疾病之外,各類的急性高山症問題也常將爆發。

急性高山症的焦躁失眠發生:

雖然很多到高原高山地區旅行的遊客或登山客在進入高山高原的第一,二天時,難免會認為是因為興奮而發生失眠的現象,但實際上卻是很多人在高山上甚至已經很累卻也無法入睡,同時在白天活動期間更會有輕到嚴重的焦躁不安感發生。由於這是高山症的主要症兆之一,雖然這種心理上的問題很難被發現,但是若讓這些麻煩持續的擴大下去,在高山地區將可能發生更嚴重的高山症問題,從而威脅到其他人。

這類在高山地區產生的焦躁不安及失眠難睡等等問題,實際上也是因為高海拔地區所造成的人體缺氧所導致的現象,最近的研究發現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自殺率明顯的這是由於高原高山缺氧的環境下,第四腦室內的延腦區域的離子和酸鹼度已失去平衡,這將抑制我們體內的血清素分泌,以及血清素受體野將因此減少生成所導致。由於血清素的減少,導致我們將產生焦躁不安感,當然低量的血清素也同時導致控制生理時鐘的褪黑激素也一併減少分泌,於是白天昏沉沉沉,到了該睡時卻無法成眠的失眠問題,也經歷多次的海拔越嚴重。

急性高山症的適應與發生時間:

上面所討論的高山症早期症狀,通常在到達高海拔地區〈大於2500公尺〉後的6-12小時之內會開始出現,然後在登高煽惑高原地區後的第2天到3天最明顯。一般情況下將隨人體適應環境之後,大約在第5〜6天之間症狀會逐漸消失,但若繼續繼續攀登高山或上下高度急遽的情況時,則症狀會加劇,甚至嚴重惡化成高山腦水腫,高山肺水腫,影響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