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肺水腫的血氧狀態

依不同研究發現:當使用攜帶型的血氧儀量測指尖的血氧飽和度時,會因為高度的變化及每位量測者的年齡、體型、體能、運動情況、最大攝氧量(VO2max)及缺氧耐受力等因素而呈現數值差異,但是一般來說:

1.當血氧飽和濃度平均小於80%以下時,開始出現肺水腫的前期癥兆,包括呼吸困難、呼吸出現氣泡聲、咳嗽、不安煩躁等現象。

2.當血氧飽和濃度平均小於75以下時,開始發生肺水腫症。一般來說當發生血氧飽和濃度越來越低之時,肺水腫的病情則越加重。

3.當血氧飽和濃度平均小於70以下時,肺水腫症的情況已惡化嚴重,如不能快速處理則患者有嚴重的致命危險。

高山症肺水腫的常見症狀

1.呼吸困難:

初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77%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              在發作初期都會感到有呼吸困難的症狀。

說明:由於肺部積水使得呼吸功能衰退,造成呼吸急促連帶造成呼吸困難。

2.咳嗽:

初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69%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      作初期都會發生咳嗽症狀。

說明:這是由於體液開始滲入肺泡之中,刺激呼吸管道藉由咳嗽排除的一項反射動作。

3.頭痛:

初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53%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作初期都會發生劇烈頭痛的症狀。由於這項徵狀與急性高山症相同,因此常讓許多的登山者或遊客忽略高山肺水腫症的發生時機。

說明:

由於急性的缺氧使得血液重新分配至重要器官如腦部及肺部,當腦血管初期因缺氧而暴脹之際將觸動三叉神經引發痛感及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引發發炎現象。

4.胸部悶痛: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4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都會發生難受的胸部緊窒感及胸部悶痛的症狀。

說明:

由於肺部氧氣分壓不足,刺激肺部的動脈的平滑肌收縮,使肺部的血壓增大,以達到快速交換氧氣的功能,連帶使肺部的肌肉與神經牽動的生理現象。

5.呼吸呼嚕聲: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的呼吸聲中都可能會聽到明顯的呼嚕聲響的症狀。     

說明:

由於肺泡中因血管開始滲透液體並持續堆積在肺泡之中,加上外部氣壓過低而極易使水分沸騰蒸散,因此使得呼吸時會開始產生氣泡破裂的聲響。

6.泡沫痰及血痰:

中後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35%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都會有明顯過多的泡沫痰症狀。初期患者原為白色的泡沫痰,接著演變成淡黃色,後期即變為粉紅色,量多者甚至從口鼻湧出。

說明:

由於過量的水分加上蛋白質從血管內滲透進入肺泡之中,當混合體內氣體後並加上外部氣壓過低,因此形成泡沫狀的痰。另外當異物侵入肺泡後引發免疫反應,這讓痰轉變成黃色。當高山肺水腫症持續嚴重之後,肺血壓過大導致部分微血管破裂而形成紅粉色的痰液。

7.失眠煩躁: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發生失眠及極度煩躁現象。

說明:

由於全身各處的組織都呈現缺氧現象,在能量匱乏情況下,使得乳酸大量堆積,同時也讓腎上腺素增加,因而發生失眠、不安、疲倦、及煩躁感。

8.顏面青紫: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4%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的嘴唇及臉色皮膚等處出現黯黑或紫斑等現象。

說明:

由於肺積水而使得缺氧問題更加惡化,造成身體血液重新分配,使得皮膚血液減少而呈現青紫無血色的缺氧狀態。

9.體溫升高: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30%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會有發燒、體溫失控等現象。

說明:

當肺水腫持續發生,極易感染微生物或細菌,因而造成發炎應,導致發燒或體溫失控。

高山症缺氧問題-呼吸困難

肺泡裡的積雪

台灣的千元鈔上面的玉山下面,有一隻國寶級的特有鳥類-帝雉,牠生長在海拔三千公尺左右的高海拔地區,由於帝雉的個性謹慎隱密,從容鎮定的儀態,贏得了「迷霧王者」的美譽。

今年動物學系畢業,專攻鳥類生態的冠宇剛考上鳥導一職,在正式導覽前,冠宇決定和友人一起前往雪山上,並以「台灣帝雉」為主題的練習導覽。在尋找帝雉的路途中,冠宇不時出現呼吸急促、喘不過來的感覺,導致上山的路徑變的越來越困難,不時需要停下腳步調整呼吸,才得以再次前進。看著身旁的夥伴一路平穩,自己卻不斷出現難以呼吸的症狀,讓即將成為鳥導的冠宇十分擔心,害怕自己到底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

綑綁呼吸

越接近山峰的冠宇,呼吸越是困難,胸口像是被麻繩綁住那般的難受,漸漸出現了氣喘、臉色蒼白、冒冷汗等症狀。 為了緊急得到舒緩,冠宇在休息之餘,打開電子書查看造成他呼吸困難的原因,發現許多呼吸困難的病例都是由於哮喘、肺炎、心肌缺血、間質性肺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心理因素等導致的。 無論怎麼看冠宇都不覺得自己並不符合上面的因素所導致呼吸困難,仔細回想他從起步開始也是緩慢的上山、適時的休息與補充水份,卻還是發生了這樣難受的感覺,難道他真的與高山上的鳥群無緣了嗎?

少了37%的氧氣

下山後的冠宇,與他的鳥導前輩們討論起在雪山所發生的總總,經過前輩們的經驗分享後,並在因緣際會下從陳志明博士的缺氧研究室中找到了心中的解答! 依據冠宇的案例分享,發現了「高山缺氧」是引發冠宇呼吸困難的關鍵因素!

在3700公尺左右的雪山山麓上,氧氣的濃度只有平地的63%左右,登山者在高山的急速缺氧環境下,身體為了適應缺氧這種緊急狀況,肺泡邊的微血管會急速擴張通透,使水份漸漸漫淹在肺泡內,造成輕微肺積水現象,影響了肺泡的容積以及換氣效能,這時氧氣的交換率變得越來越差,形成呼吸困難的症狀,並使缺氧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同時當人體處在高山缺氧的險惡環境下,身體為了適應環境,心臟收縮力及跳動將比平常增加更多。左心室收縮力相對比右心室較大時,兩個心室之間的射血量無法同步,使得右心室能供給肺動脈系統的血液發生不足,這將迫使交換血氧的肺動脈血液分流了氣管的動脈血流,造成肺氣管處在一個更嚴重的缺氧狀態。

氣管在缺氧的狀態下為了要自救,就會分泌剪斷細胞與細胞間纖維消化酶MMP,並釋放發炎因子造成周邊微血管急速擴張通透,而讓細胞彼此間隙變得較鬆散,使含氧水份充滿細胞周邊。因而造成氣管肥大、並使通氣管徑縮小,因此呼吸時空氣進入變得越來越困難,肺泡內的廢氣也難以被呼出。這樣異常的結果也會使呼吸節律變得快速而失常,同時造成呼吸困難、氣喘等病狀。

所以冠宇呼吸困難的真正原因,就是高山急速缺氧, 呼吸是將外界與身體聯繫在一起的那根管子。如果管子突然變細,管子底部又充滿了水液,呼吸當然變得越來越困難,所以如果當時冠宇沒有停下腳步後果又會是怎樣呢?

惡魔的雙手

當「呼吸困難」的症狀發生時,就像是惡魔用雙手緊緊地掐住喉嚨似的難受,在高山上持續呼吸困難時,漸漸就會發生喘不過氣的狀況。持續嚴重時會很快導致肺積水、肺水腫、腦水腫等急性症狀而死亡,所以在高山時千萬不可忽略肺部出現的異常狀況,呼吸困難代表你的肺在跟你求救啦!

在緊急應對的狀態下,應該適當的停下腳步、補充水份、設法補充強化能量、心臟動力的補給品、排出水份的利尿劑(丹木斯)、以及調整呼氣等動作,若還是無法得到舒緩時就盡快下山,以及時阻止悲劇發生。

人可能三週沒飯吃、也可以三天沒水喝、但沒辦法三分鐘沒有呼吸,所以不管是在高山或是平地發生呼吸困難的異狀時,都是不可以輕忽的,以上是小編的蒐集的案例,分享給大家唷~~

關於「高山症」其他深入的預防及正確研究資訊,可以搜尋陳志明博士的「高山症與耐缺氧研究中心」,就可以看見更多詳情囉~

高山症的發生原因

主要發生高山症的原因是因為氧氣不足,也就是缺氧所造成的一連串身體的不適反應。而造成這現象的根源問題則主要發生在環境與人體的相互作用反應無法適應所致。

血氧不足所造成高山症

大約在海平面附近的平地的空氣壓力大約為1個大氣壓,也就是​​760 mmHg的水銀柱壓力,在這樣的高度高度下我們人體可吸入的氧氣壓力為149 mmHg,通過肺部交換進入到我們血液中的動脈氧氣分壓為94 mmHg,如果是正常健康的人這時的血氧濃度應該是95%到99%左右。可是當我們很快地進入到海拔達3000米之時,這時大氣的壓力就降低到523 mmHg水銀柱,雖然氧氣的比例仍舊是佔空氣中的21%,可是因為氣壓稀薄成原的68%左右,導致在三毫米高度時的氧氣壓力減少到100 mmHg,而氧氣濃度則變成了約14.28%,這造成動脈的氧氣飽和度降到85%以下。試想當我們全身細胞所依賴的氧氣供應從原本的99%降低到85%整整少了約14%的濃度時,身體就會開始發出警訊和會進行緊急的調整,這些調整和警訊的結果就是高山症的發生原因。

無氧代謝下的缺氧高山症

我們身體細胞的運作以及生命的維持主要得食物,水,和氧氣這三大物質,當食物分解到最後成為葡萄糖分子之際,將被運送到身體各個細胞使用,這時細胞就以這三項物質進行所謂的有氧代謝作用,一個葡萄糖可生產38個能量單位(ATP)。但是若是沒有氧氣供應,細胞的有氧代謝循環就得被迫停止,從而轉變成所謂的無氧代謝循環,這時一個葡萄糖就只能生產2個能量ATP單位。這相差達19倍或36個的能量差異,將是許多疾病的開端源頭。更可怕的是,當突然又長期達幾天的時間中,身體都得只能得到少15%-20%的氧氣濃度時,轉化成身體的能量代謝之後,就會發現整個人的能量突然間少了2.85至3.8倍,這也是有人在高山上時會虛弱疲倦不堪,體力比平地明顯的差勁許多的高山症現象的根本原因!

高山症的第一症兆:頭痛

所謂【生命總會自己找尋出路】,在我們的體內也一樣!當身體整體少了3到4倍的總能量時,為了保護身體最重要的器官及試圖多嘗試更多的氧氣機會,在這緊急缺氧的時候,首先必須讓身體最重要的大腦和心臟保持一定的能量供應,同時也必須要求肺臟加快它的運作速度。於是大腦的血管急速的擴大,原本在血管和神經之間非常緊密這個現象雖然可以讓大腦保持應有的血氧供給,卻讓擴大的血管觸及和大腦的三叉神經,而產生強烈的頭痛問題,這也是許許多多的高山登山者及高原地區的遊客大部分人會遇上的第一件高山症的來龍去脈。

高山症產生的腦水腫

緊接著過大的血壓及血流在大腦內發生時,前面說過的血腦屏障正處以打開鬆脫的狀態下,水分很容易的就滲透到大腦內部,於是腦壓突然的就攀升飆高,於是這就讓原本緊密的大腦神經細胞受到壓迫,神經的傳遞開始不正常,腦核裡的腦下垂體分泌的賀爾蒙素也開始發生干擾,從而使形成昏迷,暈眩,嘔吐,及情緒低落或者沒有食慾的高原反應現象。

高山症產生的肺高壓

同時間,由於肺部需要加強作用於更多的氧氣進入血液,因此除了讓心臟加速跳動吃力的輸出血液到肺部之外,肺部的血管也將變得收縮以加強肺部血壓,並讓肺部微血管的通透性變大,這樣可讓血流速度增快增強,以使同一時間中獲得更多的血氧交換。只是這樣的反應讓水分大量的進入到肺部之中,於是形成了高山症初期常見的咳嗽,呼吸困難,喘息,多痰等高原反應現象。

高山症的症狀

A. 急性高山症的常見症狀:

1. 頭痛(最常出現的症狀)

2. 頭暈、噁心、嘔吐

3. 厭食、反胃

4. 口乾舌燥

5. 心跳加速

6. 焦躁不安

7. 精神差、全身無力

8. 失眠、無法入睡

初期的高山症狀會抵達高山環境後,6至12小時發生,輕微患者可能在24至48小時候症狀陸續緩解。

B. 高山症肺水腫的常見症狀:(初期)

1.呼吸困難:照研究統計約有77%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作初期都會感到有呼吸困難的症狀。

2. 咳嗽:依照研究統計約有69%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作初期都會發生咳嗽症狀。

3. 頭痛:依照研究統計約有53%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作初期都會發生劇烈頭痛的症狀。由於這項徵狀與急性高山症相同,因此常讓許多的登山者或遊客忽略高山肺水腫症的發生時機。

高山症肺水腫的常見症狀: (中期)

4. 胸部悶痛:依照研究統計約有4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都會發生難受的胸部緊窒感及胸部悶痛的症狀。

5.呼吸呼嚕聲: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的呼吸聲中都可能會聽到明顯的呼嚕聲響的症狀。

6. 泡沫痰及血痰:依照研究統計約有35%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 都會有明顯過多的泡沫痰症狀。初期患者原為白色的泡沫痰,接著演變成淡黃色,後期即變為粉紅色,量多者甚至從口鼻湧出。

7. 失眠煩躁: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發生失眠及極度煩躁現象。

8. 顏面青紫: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4%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的嘴唇及臉色皮膚等處出現黯黑或紫斑等現象。

9. 體溫升高:依照研究統計約有30%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會有發燒、體溫失控等現象。

C. 高山症腦水腫的常見症狀 (初期)

1. 頭痛:依照研究統計只有約55%的高山腦水腫症患者在發作初期都會發生劇烈頭痛會頭痛的症狀。由於這項徵狀雖然急性高山症相同,常常讓許多的登山者或遊客忽略高山腦水腫症的發生時機。另外更危險的是那另一半沒有頭痛的登山遊客,由於沒有明顯的症狀,突然發生高山症水腫症,而發生致命的危險。

高山症腦水腫的常見症狀: (中期)

 2. 噁心嘔吐:依照研究統計有約87%的高山腦水腫症患者在發作初期或中期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噁心甚至於嘔吐的症狀。由於這項徵狀雖然在急性高山症也常見,但是卻常讓許多的登山者或遊客忽略高山腦水腫症的發生時機。

3. 體溫失衡:依照研究觀察高山腦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常會有持續發燒或體溫失控等現象。

4. 行動失調:依照研究統計有高達85%以上的高山腦水腫症患者都有行動失調的現象,例如走路顛簸、無法走直線、手指協調失衡等等。由於這項特徵對患者當事人本身並無法自覺性的發現,必需由同行的隊友或他人發覺告知,因此常常導致高山腦水腫症的病情加劇,甚至於威脅到生命危險。

5. 意識昏迷:研究統計高山腦水腫症患者大多有輕微到嚴重意識昏迷現象,包括昏厥、無方向感、語意不清、溝通困難、失憶等等。這項特徵對患者當事人本身並無自覺性的發現,同樣的需由同行的隊友或他人發覺告知,因此常常導致高山腦水腫症的病情加劇,甚至於威脅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