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肺水腫的預防方式

高山肺水腫症的預防方式及概念和已經發生高山肺水腫症的治療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著重在行進前及進行中的生理狀態和高山環境進行調適,而後者則僅僅對已發生的病灶問題進行緩解,山友們應對此觀念有所認知。

進入高山的爬升速度

為了提升人體對高山缺氧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當從進入3000公尺的高山及高原地區時,必須以階段式的適應方式進行攀登,以每天大約在400-500公尺的爬升速度進入高山地區,將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高山肺水腫症的發生及損傷

進入高山的體能狀態

1. 避免感冒著涼或感染

2. 增加體脂肪儲藏

3. 避免過量的運動

4. 避免煙酒及熬夜

5. 大量飲水及排尿

強化耐缺氧訓練

高山肺水腫症的主要發生因子為肺部對缺氧的綜合反應,因此強化耐缺氧的概念也將針對身體對能量的再分配,以及身體細胞對能量耗損的節流進行預防訓練。

──在體能訓練方面,主要以靜坐及氣功來鍛練身體對能量的最少損耗,方式以練習吐納時間能夠大於每分鐘各一次的呼及吸氣(1 breath per min)為目標(越慢越好)。另外還得加上無氧艙或在水中的閉氣訓練,使身體能對能量或血液的再分配得到適應。

──在預防性的保健品或增補劑則應以強調減少耗能ATP的天然品為佳,如市面上的鎖定Na+K+-ATPase(鈉鉀幫浦)的成份,應該能具有明顯的耐缺氧功效。

強化心臟輸出力

高山肺水腫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為心臟力不足,因此加強心臟輸出力是為預防高山肺水腫症發生的必要方法。

──體能訓練方式,一般大多以強調增加心肺功能為主,建議在登山前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應有20~60分鐘,而且每週的運動頻率為3~5次,運動強度為最大心跳率(220減年齡)的60%以上。

──預防性的保健品或增補劑則應以加強心臟力的天然品為佳,如市面上的丹參萃取物、高劑量CoQ10或MLB-R7等成份應具有明顯的功能,並以具有降低心跳的功效者為佳。

高山症肺水腫的併發問題

缺氧性肺水腫

當登山者或遊客已患得到高山肺水腫症並且經治療痊癒之後,必須要防範習慣性的缺氧肺水腫症發生。研究發現這類的患者在平地正常氧氣濃度的環境中,仍然常患肺水腫症,這主要是因為患者的血液中的HLA-DR6抗原已在高山肺水腫症的過程中被激發,使得只要有缺氧的條件之下,很快的就啟動像在高山時血液重新再分配的機制,因而比正常狀態下更易發生致命的肺水腫症

肺部易感染症

高山肺水腫症的另一項危險的併發症,是容易發生肺部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問題。當高山肺水水腫症發生之際,大量的液體堆積在肺泡內,提供某些細菌及病毒生長的良好溫床。同時加上體液及蛋白的外漏及氧化,使得身體大量的免疫系統在這時大量的被啟動,形成肺部多發性的發炎感染。

長期咳嗽哮喘

高山肺水腫症的另一項明顯併發症,是發生長期咳嗽哮喘的問題。當高山肺水水腫症發生之前後,劇烈的咳嗽或哮喘情況明顯的發生,研究發現這類的咳嗽並不只歸因於乾燥、冷凍氣溫、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碳酸血症所引發的咳嗽等因子,有可能是患者因為缺氧所引發的刺激所造成的連鎖反應。但過度的劇咳將同時引發上呼吸道的發炎,高山肺水腫症的患者更應小心避免。

肺部纖維化症

高山肺水腫症的一項難以回復的併發症,是肺部纖維化症問題。當高山肺水水腫症發生之後,過量的液體堆積及環境缺氧傷害造成大量肺部細胞凋亡在肺泡內,這些傷害因子將啟動肺部纖維化,逐漸的使肺部的吸氧功能減低。

肺部溶血症

高山肺水腫症另一項相當致命的併發症,是肺部溶血症問題。當高山肺水水腫症發生之際,即使只有過量的液體堆積在肺泡內,還不致於對身體發生嚴重的傷害。但是在高山高原中,扮演血液中溶血角色的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因子(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發生異常升的現象。這項t-PA在醫界又稱為:胞漿素原活化劑,是中風時專門用來溶解血栓的緊急用藥。在高山肺水腫症的同時,肺部動脈將急遽的高升,當加上大量的溶血脢之作用時,則輕則發生血痰問題,重則可能發生血崩之慮。

高山症肺水腫的危險族群

高齡族群

一般建議年齡超過70歲的高齡者,應盡量避免登上大於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或高原地區。但是對於特殊體能或身體狀況的高齡者,則在醫護人員評估後,謹慎的在其他人陪同下前往高山。

心臟病史者

依國際研究建議,下列心血管狀況者不建議進入到超過2000公尺以上的地區:

1. 過去三個月內曾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住過加護病房、大出血等

   事件者。

2. 不定期的心絞痛、心悸等狹心症者。

3. 準備進行心導管手術或安裝支架者。

4. 心臟衰竭程度達到第三級以上者。

5. 心臟無力到唇色、臉色發青紫者。

依國際研究建議,下列心血管狀況者可進入到2000-3000公尺內的地區旅行:

1. 運動心電圖測試正常

2. 血壓控制正常

3. 心跳數不過高

4. 與同齡比較的行動能力正常

遺傳性貧血族群

支氣管炎及肺病族群

過敏及氣喘族群

感冒發燒未癒者

肥胖過重族群 BMI>21.5

高山症肺水腫的危險因子

1.海拔高度

這是外在環境中對高山肺水腫發生的最關鍵因子,由於當海拔超過3000公尺以上時,人體可利用空氣內的氧氣濃度大約為14.36%,已小於平地約32%的正常氧氣供給量,因此當人在短期內處於這種環境之下,將出現急性與慢性缺氧的各項症狀。

一般來說當人在3000-4000公尺的高度並進行比平常還損耗體力的活動(如滑雪、登山、攀岩等)時,將有35-42%的人可能發生高山肺水腫症,但是一旦高度超過4500公尺後,則將有62%的人將罹患不同程度的高山肺水腫症。

海拔高度與氣壓表

2.爬升速度

這是外在缺氧環境和內在人體狀況各項因素對高山肺水腫症發生的交替性關鍵因子,由於人體對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因此當必要進入高山及高原地區十,只要依循著階段式的適應,將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高山肺水腫症的發生及損傷。

研究發現當進入3500公尺之後,每天再爬升的速度若能夠小於400-500公尺的話,高山肺水腫症的發作率將可以減少到7-60倍以上。以2011年對進入4550米的阿爾卑斯山的不同遊客或登山者的研究統計發現,分別以2-4天速度爬山的登山者,發生高山肺水腫症的比例小於0.8%,但是若是在22小時之內就登上山上者,發生高山肺水腫的比例將高達62%以上。

3.感冒感染

當準備進入高原或高山之前或時期中,若發生感冒等症狀之際,最好避免上山,因為這項因子極易發生致命的高山肺水腫症。筆者曾進入拉薩附近的地區考察時,隨行當地導遊的女兒就因為剛從四川回來時,剛巧又患有感冒症狀,一時疏忽沒有休息就隨團上山,結果患得嚴重的高山肺水腫症及高山腦水腫症,經急救後仍然無效,最後失去寶貴的生命。

由於高山肺水腫症發作時,肺部已有大量的液體留存,若加上因為感冒的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將明顯的擴大發炎惡化病情,讓原本已處於虛弱的體質狀態更加無力抵抗病菌,同時病人也常因為積痰堵塞呼吸道,造成急性缺氧死亡。

4.氣喘過敏

進入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或高原旅遊時,對於有過敏或氣喘病歷的登山者應加倍小心罹患高山肺水腫症,因為當這兩種病症同時發作之際,對病症將有嚴重加乘效果。

由於這兩項病症結果都表現在呼吸道的刺激與收縮,過度氣喘時將激發氣管的收縮,同時也將觸發肺部血管的收縮,使得原來已過度飆漲的肺動脈血壓更加升高,也因此將快速引發肺泡積水。研究發現患有輕度氣喘的患者,最保險的登山或旅遊的高度應該限制在5000公尺以下,而嚴重氣喘的患者則應在3000公尺以下較為安全。

5.高血壓

高山肺水腫症的最大特徵之一就是肺動脈高血壓,但對於已患有高血壓的人並不會對既有的血壓造成高升的現象,甚至可能反而有降低的趨勢,這是因為身體在極端缺氧環境下能量重新分配的現象,也就是血液重新集中到肺部及腦部,從一般的高血壓轉移造成肺部高血壓及肺動脈高血壓。

由於長期高血壓的因子可能已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這對原先在肺部只有約20mmHg的肺動脈血壓,一下子飆升到60-80mmHg高血壓之際,將造成嚴重的血栓使肺臟破壞衰竭。

6.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基本上分成三類現象包括心跳過快、心跳過慢、及心速不規律,但是除了心跳過緩之外其餘對高山肺水腫症都有加重危險之慮。

正常人在平地時的心跳速度應該在72-75之間,但是當高度超過3000公尺之上時,因為缺氧之故將加速心跳速率,一般若沒有發生高山症者,他們的心跳將增加到80-82下/每分鐘,但是若發生高山肺水腫症者他們的心跳將增加達92-95下/分鐘,這樣的心搏速度對心律不整的人將產生致命的危險,尤其是心臟衰竭或心肌梗塞所導致的心律不整,將使原有的病灶加重之外,還將更容易啟發高山肺水腫症的發生。

7.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或心臟無力的病因將直接地導致高山肺水腫症的發生。由於肺動脈高血壓的發生是由於環境急速缺氧導致身體將血液重新分配到肺部以獲取更多氧氣的一種代償生理現象,由於血壓是心臟輸出量與血管阻力的乘積(BP=CO x TPR),同時心臟輸出量又是由心臟射血指數和心跳數的乘積(CO=HR x EF),當心臟越有力量時,心臟的輸出量也就越大,在滿足血壓的需求之下,心跳數將不易升高,同時血管也將越不會收縮。

對於心臟衰竭或因二尖瓣膜症等因素引起心臟無力的人,將因為在血液重新分配之際,迫使肺動脈收縮得更加嚴重,同時也會大幅度的提高心跳數,一般來說大概會增加到90-95下/分鐘左右。這現象將使患者的心臟衰竭及高山肺水腫症預後變得越來越差。

8.貧血症

貧血症一般大致分為遺傳性的貧血(如地中海型貧血)、腎因性貧血(如慢性腎臟衰竭)、以及心因性的貧血(如二尖瓣脫垂症候)等類別,最後都是導致血液中的帶氧能力下降。

但是當處在高山或高原等缺氧環境之下,身體為了補償氧氣的不足將大量製造更多的紅血球及血紅素。這結果將使得血液的濃度快速變濃稠,在肺動脈高血壓發生之際,將極易發生血管梗塞,進而轉變成肺梗塞、肺出血或血痰等致命性的高山肺水腫症。

9.年齡性別

身體的氧氣代謝功能常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減少,一般而言當年紀達60歲時心臟的心輸出力也將下降至80%以下,而當70歲時則將下降至65%以下。因此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高山肺水腫症。

一般而言,由於男性的活動力及耗氧量總是比女性高出許多,另外再加上女性的體脂肪含量也較同齡同重量的男子高,在缺氧時將有利於轉化成無氧代謝的原料。因此當處於極端缺氧環境下之時,男性的耐缺氧能力也就顯得較差。許多的研究已發現男性發生高山肺水腫症的比率明顯的比同年齡層的女性高出幾倍以上。

高山症肺水腫的血氧狀態

依不同研究發現:當使用攜帶型的血氧儀量測指尖的血氧飽和度時,會因為高度的變化及每位量測者的年齡、體型、體能、運動情況、最大攝氧量(VO2max)及缺氧耐受力等因素而呈現數值差異,但是一般來說:

1.當血氧飽和濃度平均小於80%以下時,開始出現肺水腫的前期癥兆,包括呼吸困難、呼吸出現氣泡聲、咳嗽、不安煩躁等現象。

2.當血氧飽和濃度平均小於75以下時,開始發生肺水腫症。一般來說當發生血氧飽和濃度越來越低之時,肺水腫的病情則越加重。

3.當血氧飽和濃度平均小於70以下時,肺水腫症的情況已惡化嚴重,如不能快速處理則患者有嚴重的致命危險。

高山症肺水腫的常見症狀

1.呼吸困難:

初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77%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              在發作初期都會感到有呼吸困難的症狀。

說明:由於肺部積水使得呼吸功能衰退,造成呼吸急促連帶造成呼吸困難。

2.咳嗽:

初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69%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      作初期都會發生咳嗽症狀。

說明:這是由於體液開始滲入肺泡之中,刺激呼吸管道藉由咳嗽排除的一項反射動作。

3.頭痛:

初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53%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作初期都會發生劇烈頭痛的症狀。由於這項徵狀與急性高山症相同,因此常讓許多的登山者或遊客忽略高山肺水腫症的發生時機。

說明:

由於急性的缺氧使得血液重新分配至重要器官如腦部及肺部,當腦血管初期因缺氧而暴脹之際將觸動三叉神經引發痛感及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引發發炎現象。

4.胸部悶痛: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4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都會發生難受的胸部緊窒感及胸部悶痛的症狀。

說明:

由於肺部氧氣分壓不足,刺激肺部的動脈的平滑肌收縮,使肺部的血壓增大,以達到快速交換氧氣的功能,連帶使肺部的肌肉與神經牽動的生理現象。

5.呼吸呼嚕聲: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的呼吸聲中都可能會聽到明顯的呼嚕聲響的症狀。     

說明:

由於肺泡中因血管開始滲透液體並持續堆積在肺泡之中,加上外部氣壓過低而極易使水分沸騰蒸散,因此使得呼吸時會開始產生氣泡破裂的聲響。

6.泡沫痰及血痰:

中後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35%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都會有明顯過多的泡沫痰症狀。初期患者原為白色的泡沫痰,接著演變成淡黃色,後期即變為粉紅色,量多者甚至從口鼻湧出。

說明:

由於過量的水分加上蛋白質從血管內滲透進入肺泡之中,當混合體內氣體後並加上外部氣壓過低,因此形成泡沫狀的痰。另外當異物侵入肺泡後引發免疫反應,這讓痰轉變成黃色。當高山肺水腫症持續嚴重之後,肺血壓過大導致部分微血管破裂而形成紅粉色的痰液。

7.失眠煩躁: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1%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發生失眠及極度煩躁現象。

說明:

由於全身各處的組織都呈現缺氧現象,在能量匱乏情況下,使得乳酸大量堆積,同時也讓腎上腺素增加,因而發生失眠、不安、疲倦、及煩躁感。

8.顏面青紫: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24%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的嘴唇及臉色皮膚等處出現黯黑或紫斑等現象。

說明:

由於肺積水而使得缺氧問題更加惡化,造成身體血液重新分配,使得皮膚血液減少而呈現青紫無血色的缺氧狀態。

9.體溫升高:

中期的肺水腫癥兆。依照研究統計約有30%的高山肺水腫症患者在發生時會有發燒、體溫失控等現象。

說明:

當肺水腫持續發生,極易感染微生物或細菌,因而造成發炎應,導致發燒或體溫失控。

高山症肺水腫的發生原因

在漫漫的生物演化過程中,當生物體能夠越有效的獲得能量之際,將越能有效的取得生存的競爭優勢。而有氧呼吸的代謝作用可以有效的利用氧氣將我們辛苦獲取的食物單位轉化成38個ATP能量;相反的若如同乳酸菌一般地只能用無氧呼吸的代謝作用之時,那只能把同樣的食物單位轉化成2個ATP能量。

我們人類是一種很依賴有氧呼吸的動物,因為大多數人是生活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環境之下,而這區域的氧氣濃度大約是21%左右,因此身體大大小小的細胞或器官已經長期適應了這種氧氣濃度,也就是細胞的有氧代謝和能量產出已經達成平衡狀況。如果若我們因為環境突然的變化,使得氧氣的濃度在瞬間中變少或稀薄,那麼身體要嘛就得學學乳酸菌一般將體內的養份轉化為無氧呼吸代謝,一下子從38倍的能量狀態降低到2倍的能量水平,要不然就得想盡辦法多獲得一些氧氣來提升能量效率。

問題就出在當我們很快的處在4000公尺的高度時(如玉山峰頂),由於大氣壓驟減的關係,使的空氣中的氧氣密度也跟著稀薄,從原本的100%可以吸入的氧氣(21%的密度),變成只有不到60%可吸入的氧氣。這時主宰身體吸氧的首要器官──肺臟,當然得責無旁殆的用力工作以加強獲得更多的氧。

身體肺部內裝載氣體的肺泡基本上沒辦法再擴大,而氧氣進到了我們的肺泡之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想盡辦法進入血液之中,而這項工作則主要得由肺部的小動脈及微血管來負責。而這些血管唯二的武器卻只有『加速』及『開放』兩項技巧,以對付在高山缺氧的環境下快速發揮應盡責任。

所謂肺部小動脈的『加速』是指小動脈的管徑收縮變小,一旦血管收縮,壓力自然變大,相對的流速也將變快,這將使得血氧的交換變得有效率,理論上也將對急性的高山缺氧問題有一些幫助。可惜的是這樣的身體代償反應動作,就形成了所謂的高山肺動脈高血壓,對一些原本就有心血管問題的人,將更加惡化病情,例如心衰竭、肺梗塞等等。

另外所謂肺部血管的『開放』則是指肺部微血管的通透性變大,一旦血管內皮壁細胞之間的間隙變大,從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的交換速度也將變快,原則上對急性高山缺氧的初期有幫助。只可惜這種代償反應在加上前一段的所提的肺動脈高血壓及外部氣壓變小的狀態,使得血管內的水份過量的滲漏進入肺泡之中,於是形成所謂的高山症肺積水或高山症肺水腫。這除了縮小了肺泡裝載氣體的體積而讓缺氧更加惡化之外,也會造成咳嗽、發炎、及心衰竭、肺梗塞等更嚴重問題。

高山症缺氧對肺臟的傷害

高原及高山地區第二項最致命的高山症傷害,當屬高海拔缺氧對肺部的損傷。當登山者或遊客快速的(每天爬升大於400公尺)到達超過海拔4000- 4500公尺以上時,體內的氧氣分壓(PO2)將會很快地下降到45毫米汞柱(mmHg)以下,這將使得身體肺部器官對外部環境的急性缺氧產生四項的生理反應:

包括:

1. 肺血管大幅度收縮

2. 肺部血管壓力增大

3. 肺部血管滲透性增大

4. 肺泡清除體液能力減弱

當登山者或遊客的體能反應過度時或者對缺氧的耐受力不佳時,上面四項的生理反應將持續擴大並轉變成危及生命的高山症肺水腫,英文為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簡稱HAPE。

高山症缺氧問題-四肢水腫

女巫節的包子-四肢水腫

每年四月三十日在德國哈茨山地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哈茨山女巫節, 當地居民及遊客會妝扮成各種巫婆或精靈的樣子在城市內遊行,當天傍晚可以搭乘蒸氣火車到布羅肯山山頂,欣賞音樂會或是浮士德歌劇。

在德國留學的美心受邀參加這次的女巫節,開心的規劃三天兩夜登山活動,第一天女巫節結束後,美心便與好友們繼續往附近的高山登頂並在山上搭帳篷過夜,第二天早晨美心發現自己的臉出現了水腫的情況, 她回想前一天爬山時有大量補充水份,所以可能才會發生水腫的問題,便不以為意繼續進行著登山活動。

第三天早上,準備下山的美心發起床後發現手、腳也出現水腫的情形,甚至連鞋子都沒辦法穿進去,和她一起上山的朋友們也沒有發生這個狀況,難道真的是因為大量補充水份,所導致的異常周邊水腫嗎?

女神變女巫

參加完女巫節登山的美心覺得是因為體內過多的水份,而導致從臉到四肢由上而下皆發生水腫的情形,讓她的臉與腳都腫的像麵龜一樣。雖然在我們的血液中含水量約達90%以上,在進食後、消化、運送養分、以致排泄體內的廢物,各個環節都需要水的幫助才能順利進行。由此可見水份對於人體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反觀當攝取水分不足時,身體會警覺區水並自動鎖住水分,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會造成體內廢水囤積,發生周邊水腫的情形。

其實造成周邊「水腫」的因素有很多,局部血管栓塞、淋巴水腫、體質性水腫、肝硬化或是因為劇烈運動活化了體內的腎素、血管加壓素等,造成鈉離子和水份滯留在體內,因而引起水腫的現象等。雖然上述的原因都可能是形成身體水腫的原因,但顯然莫斯里並不是因為喝水而導致水腫,那她的水腫突發狀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山上的包子臉

回國後,好奇的美心便在一次同學的聚會中,因緣際會的在陳志明博士的缺氧研究室中找到了解答! 綜合上述的狀況,我們發現引發水腫的情況內含許多因素,而在高山上發生水腫的美心,屬於高山症初期徵兆。

當美心處於高海拔極度缺氧的環境下時,體內的重要組織器官-大腦及肺臟因氧氣的供應不足,會發出警報告知身體各部位需要支援, 體內其他部位的血氧就會重新分配輸送到這些重要的器官,然而其他的器官組織,則因此發生更缺氧的情況,為了自救,就會設法剪斷細胞與細胞間的纖維,使細胞彼此間隙變得較鬆散。而這時身體血壓也相對變高,血管急速擴張,這些缺氧的細胞同時還會釋出發炎因子,使周邊血管的通透性變大,而形成發炎的現象。這兩種情況使得人體的周邊組織,將灌入許多液體漫淹在組織細胞外,造成水腫的現象。

美心起床後發現臉腫的像包子饅頭一樣,與她身處在的外部環境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那我們到了高山上發生周邊水腫的情況時,有什麼辦法可以得到舒緩嗎?

水腫以後

當在高山上時,發現自己的身體周遭已經出現水腫的狀況時, 也表示身體正在發出警訊,若在水腫未消的情況下仍繼續進行像爬山這樣耗能的運動時,恐怕所造成不只是肉眼看的到的水腫囉!持續缺氧的狀況下也會使得微血管內的水份開始過量的滲透進入腦細胞之中,就會形成高山腦水腫。這樣的侵襲,會造腦神經被壓迫、意識不明、頭暈、甚至肺水腫、死亡等嚴重問題。

當水腫的狀況發生時可以做的就是適當的休息、補充水份、或是設法補充強化能量或心臟動力的補給品,使身體得以產生更多能量。 身體雖然處在水腫的狀態,但是水份是留在組織間隙中的,血管內的血容積仍然是不足的,因此腎臟就無法排出多餘的鈉必須多喝以促進排尿,除非是原本已有慢性腎病或是心臟衰竭的患者,不然登山者應該要記得適當的補充水份哦!如果還是未能得到舒緩時,就要趕快下山囉,以免更大的悲劇發生!

關於「高山症」其他深入的預防及正確研究資訊,請搜尋「高山症與耐缺氧研究中心」,就可以看見更多詳情囉~

高山症缺氧問題-厭食

高山減重機-厭食

今年是威爾斯滿三十歲的日子,他與好友們相約要去挑戰阿爾卑斯山,打算以成為阿爾卑斯山的登峰青年,作為自己三十歲的熱血生日禮物。於是他們決定從地中海開啟登峰青年的旅程,一路沿著濱海阿爾卑斯山脈前進,沿途威爾斯看見如畫般的山林與湖泊。天色漸暗,威爾斯與好友們打算結束第一天的攻頂之旅,進食、休息補充能量,準備明天的攻頂計畫。正當好友們在吃東西時,威爾斯卻出現了食不下嚥的狀況,看著這些食物,想吃卻怎麼也吃不下,甚至出現噁心想吐的現象。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好幾天,使威爾斯沒有多餘的能量再繼續爬山,在還有些許體力的狀態下只好緊急下山,威爾斯也因此瘦了一大圈,就這樣結束了威爾斯難忘的三十歲回憶,難道想要上高山賞美景,必須付出這樣飢餓的代價嗎?

倒影中的瘦子

既沒有飢餓的感覺也沒有想吃東西的慾望,好友們紛紛擔心起威爾斯的狀況,猜想會不會是因為高山食物不容易煮熟亦或是食物不好吃之類的,經過一番討論後,發現原來威爾斯食不下嚥的狀況是受到「厭食」的影響。而厭食是一種進食障礙,屬於心理而產生的疾病,可能是因為患者對於自我形象的認知上有偏差,或是心理上有某種對食物的排斥,導致無法正常進食甚至是厭食的感覺。持續幾天沒什麼進食的威爾斯,下山經過湖泊時,看見自己的臉頰凹陷、整個人看起來很沒精神,顯得有些失落,但是身材良好的威爾斯從來就不會發生上述的情況,那麼他的厭食感是怎麼產生的呢?

高海拔減肥

在我們陳志明博士缺氧研究中心裡發現了在高山上引起「厭食」的原因,與高山急速缺氧的環境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當人處在含氧量不足的高海拔環境中,會使體內產生缺氧代謝, 身體裡的血液與氧氣會進行重新配給的動作,將其優先分配較重要且需要大量氧氣的地方,例如:腦袋、心臟、肺臟,但相對的像是生殖系統或是消化系統則因為不重要而減少血氧分配並停頓它們的功能。海拔越高時,有氧環境越是險惡,外部缺氧對於身體造成的緊急威脅,身體的組織便會快速調整對付策略。

在持續供給血液及氧氣的狀態下,身體其他部位也需要能量時,細胞會快速將脂肪轉化成游離脂肪,最後轉化成葡萄糖送到體細胞及其他細胞讓它們得以繼續燃燒。也因此大腦會快速的產生瘦素(Leptin),當瘦素發生時會抑制我們食慾素及飢餓素,就像是餓過頭時就不會想要吃東西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在缺氧的環境下,腸胃呈現缺血、缺氧的狀態,這也表示消化系統的功能已被停止,因此不適合再有任何的進食動作,在這樣的狀況下,心理狀態也不會覺得餓,脂肪仍持續燃燒,便會出現變瘦的情形,當厭食反應出現時,雖然是身體快速減肥的一個好辦法,但也正是腸胃在和身體發出需要氧氣的訊號囉!

吃不下的危機

「厭食」的發生宛如在預告身體準備進入戒備狀態,一旦氧氣不足,血液就會大量輸送到大腦,使腦部血壓變高,血管急速擴張,以及血管的通透性變大,就會引發腦水腫及肺水腫的問題,這是一個嚴重的警訊,如果厭食遲遲未能得到舒解,能量持續燃燒殆盡時,缺乏能量的狀態下,將會逐漸產疲累、失眠、四肢無力等症狀,讓人深陷在要上山也不行要下山不適的水深火熱環境中。

尤其是當身體啟動瘦素的時候,大量的游離脂肪酸充斥在血管內部加上缺氧的環境之下,非常容易形成游離血栓,而造成身體許多器官發生梗塞衰竭的情況,有時視力突然模糊時那代表視網膜血管在高山時因為厭食而所產生的梗塞,所以不可不慎。

登高山時建議攜帶高能量體積小的食物,例如液態糖或是巧克力,高山環境下不適合以澱粉轉化成糖的方式來補充能量,同時也要避免突然性的大量進食,這些都容易使身體造成難以負荷!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高山症的詳情,可上網搜尋「陳志明博士缺氧研究中心」,裡面有許多精彩的故事等著你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