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指數評估

高山症的徵兆雖然已經在高山症的症狀那一節裡頭說明清楚了,但是一般人到了高山之後,大部分都只有頭痛的症狀是較明顯的,其餘也都還沒有開始發生,甚至如高山症腦水腫的這類高危險病症,更是有一半的人沒有發生頭痛問題。因此除了專業的登山領隊、醫護人員、或响導人員需要對高山症相關症狀非常熟悉之外,每位進入高原旅遊或登山的人更是需要瞭解自身及隊友的症狀,必要時以下面介紹的簡易評估表對自己或隊友進行評估,以避免傷害加深!

高山症簡易評估

1. 介紹:下面的高山症評估表,是由一個在登山界非常著名叫做【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Lake Louise AMS Score) ,所做出的高山症自我評估表,再經過台灣高山症與耐缺氧研究中心的修改後,所得的一個符合亞洲人專屬的高山症簡易評估表。

2. 前提:這項高山症自我評估表主要應先建立在下列四項基礎上,才能算為發生急性高山症:包括1.) 在高原高山上應有持續四天以上的時間;2) 出現頭痛的現象;3) 出現至少其他另一項高山症評估表中的症狀;4) 在高山症評估表格中加總後的總分至少要 3分以上。 

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

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 (Lake Louise AMS Score)

是高山症指數的自我評估表

從上面這【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的計分總數如果在3到5分之間,則應該為輕度到中度的急性高山症;但是如果總分在6分以上時,則為重度的急性高山症,應該即刻下山治療。

急性高山症易發生族群

同樣是人類,有些人進行許多運動都非常適合,但是有些人卻無法勝任。在進行對高山的接近與挑戰遊戲之中,有些人類族群在同樣的高山缺氧狀態下,並不會發生高山症等相關症狀,但是對大部分的人在依定高山高度上時,則將會發生高山症的現象。然而有一些人在同樣的高山高度時,他們的高山症病情或症狀將會比前面兩類族群明顯的高出許多,甚至會發生高山症肺水腫及高山症腦水腫等等嚴重致命的危險。為了讓各位登山界人士及想進入高原旅遊探險者有更明確的資訊,將在下面進行討論:

高山症缺氧問題-頭暈

克勞の 移動山林-頭暈

馬克勞是一位登山隊的小隊長,在天氣晴朗的週末他決定帶著他的夥伴們一起攻頂,途中隊友們紛紛發現隊長克勞帶領的步伐漸漸變得不穩,甚至好幾次差點撞到樹,於是緊急的請克勞到樹陰下休息,克勞休息時抬頭看想要吸取自然的芬多精,不料卻有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眼前的山林就像電影哈利波特裡那些會動的圖畫般栩栩如生,有著豐富登山經驗的小隊長克勞,究竟是什麼原因而讓他有這種未曾有過的視覺感受呢?

山林裡的魔神仔

在克勞眼中出現了有如施展魔法般飛來飛去的山林,但視線時而模糊時而又清晰,這樣的感受原來就是「頭暈」在搗亂,而發生頭暈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貧血、前庭神經系統受到影響或是特定的病變所產生的,也可能是生活壓力、工作忙錄、營養不均所產生,然而攻頂活動對於喜歡爬山的克勞小隊長來說是件簡單的小事情,那為什麼克勞會有這樣難受又奇妙的感覺呢?難道是山林中真的出現了可怕的魔神仔嗎?

魔王來臨

陳志明博士的缺氧研究室發現了引起「頭暈」的原因,與我們生活中的氧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身體遇到缺氧的警鈴時,大腦及小腦會立即的出現反應。
大腦在缺氧時會影響我們的神經訊號波包含認知和感知收到的訊息,隨著氧氣含量的減少,導致身體能被運用的能量不足,所以能被傳遞的腦波自然就會跟著減少減緩,另外當血流含氧量明顯供應不足時,就像蹲著時突然站起來會有頭暈目眩的感覺,這使得大腦神經所需的能量發生短暫的不足,這時就會使我們的認知能力受損、動作變得不協調等。
小腦負責控制身體活動協調與平衡,然而隨著身體缺氧代謝的副產物:氫離子的不斷累積,因而使體細胞周邊神經產生酸化現象,進而刺激酸敏感離子通道,引發大量神經訊息波傳遞到延髓,這些神經波會部分釋放到小腦,嚴重干擾小腦與大腦之間平衡身體以及意識的功能,這些因為身體缺氧代謝所產生的腦波在缺氧的狀況下則會逐漸增強,在無法控制的狀況下就變得不平衡,也使得登山活動在缺乏平衡感及正確空間意識下,無法再安全進行。
 缺氧時疲憊的體能除了導致頭暈讓克勞隊長在爬山時陷入像迷宮般的困境之外,那麼已經在樹陰下休息的克勞隊長,為什麼還是無法得到舒緩呢?

高山+迷宮的困境

一般人認為到高山上可以獲取豐富的芬多精與氧氣,但其實當人在爬山時往往都是處在樹陰下,在森林的樹陰下會產生濃度較高的二氧化碳相對的氧氣量就會較不足。
在空氣稀薄的高山上,氧氣量隨著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例如一千公尺時有90%含氧量、二千公尺時有80%的含氧量、三千公尺時有70%的含氧量,氧氣量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缺氧的反應。
在高山與樹陰下的雙重外部環境打擊下,使克勞即便休息了還是無法得到舒緩,這樣的狀況也會讓克勞的攻頂之旅就像走迷宮般的費力。

叛亂的結局

暈眩,是源於身體氧氣不足所發出的訊息,處在這樣劣勢的情況下,身體持續耗損能量,便會引起接二連三的問題。
頭暈的狀況一旦沒有立即得到改善,將會引發「譫妄」的症狀,意識變得模糊,視線裡出現幻覺,對人、時、地、產生多重性混淆,認知能力受損,讓山路不但仿佛迷宮般的難走,嚴重還可能會墜落山崖!
一旦大腦的氧氣不足,血液就會大量輸送到大腦,使腦部血壓變高,血管急速擴張,以及血管的通透性變大,這時當血管壓迫到腦部的三叉神經而導致二次頭痛的發生時,同樣的也會造成腦神經細胞間質充滿水份,而發生程度不一的腦水腫情況。
當腦水腫發生時,腦部的小動脈會以代償的戰略來應對缺氧的突發狀況,在血流加速及血壓增大的情況下,使得微血管內的水份過量的滲透進入腦細胞之中,於是就會形成我們所知道的高山腦水腫。這樣的侵襲,會造腦神經被破壞、噁心、昏迷、失智、肺水腫甚至死亡等嚴重問題。

高山症缺氧問題-頭痛

人要站上高峰,得先戰贏『頭痛』

馬丁是一名田徑運動員,假日時與好友相約要去合歡山看松果,在爬山的時候馬丁想和好友展現平日訓練的好體力,於是一路上都用快走的方式爬山。終於!到了高山上看見滿滿的松果球,正當準備歡喜的慶祝時,馬丁卻發生了劇烈的頭痛,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馬丁的好友只好緊急協助馬丁下山,頭痛的狀況才得以紓緩!

松果與頭痛

「頭痛」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驗,頭痛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部頭痛,就像牛頓在樹下被一顆從天而降的蘋果擊中頭部時,我們皮膚表層的痛感接收器,就會收到被打擊的訊息,經過許多神經細胞的傳遞,最後將訊息傳至大腦,就會產生疼痛的感覺。
另一種則是腦袋裡面的頭痛,這個類型和頭頸部的肌肉酸痛、腦內血管或神經細胞出現異常有關,馬丁既沒有被松果打到也沒有發生腦出血等,那為什麼會頭痛呢?

離子垃圾

陳志明博士的缺氧研究室發現了引發頭痛的原因,其實與「缺氧」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身體遇到缺氧狀態時,細胞就會發生缺氧代謝,產生許多垃圾級產物:氫離子,而這些氫離子不斷累積後會使細胞周圍酸化,進而刺激酸敏感離子通道,引發大量神經訊息波傳遞到延髓而觸發痛感中樞,因而產生頭痛。所以「缺氧」才是造成我們腦袋頭痛的真正原因!看完這個案例也了解頭痛的相關知識後,讀者或許會好奇,同樣到了高山,馬丁出現頭痛的現象,而他的好友卻沒事,這又是為什麼呢?

運動員的高山惡夢

身為一名運動員的馬丁,在平時身體所需要的氧氣含量已經相較於一般人還要高,當馬丁用快走的方式到了空氣稀薄的高山上時,所能吸取的氧氣相對減少,在氧氣供不應求的狀況下,就容易產生缺氧的反應。身體一時之間無法負荷這樣的缺氧量,那麼控制身體的大腦就會緊急的發出警告囉!高山外部環境的供氧量不足,加上快走時所需要的大量氧氣,以及運動員馬丁平時身體的大量耗氧需求,在這樣三重因素下,很容易的就使馬丁陷入頭痛的噩夢中。

缺氧的警鈴

所有的痛,都源於身體氧氣不足所發出的訊息,處在這樣劣勢的情況下,身體持續耗損能量,便會引起接二連三的問題。一旦大腦的氧氣不足,血液就會大量輸送到大腦,使腦部血壓變高,血管急速擴張,以及血管的通透性變大,這時當血管壓迫到腦部的三叉神經而導致二次頭痛的發生時,同樣的也會造成腦神經細胞間質充滿水份,而發生程度不一的腦水腫情況。
當腦水腫發生時,腦部的小動脈會以代償的戰略來應對缺氧的突發狀況,在血流加速及血壓增大的情況下,使得微血管內的水份過量的滲透進入腦細胞之中,於是就會形成我們所知道的高山腦水腫。這樣的侵襲,會造腦神經被破壞、頭暈、昏迷、失智甚至死亡等嚴重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缺氧」是個不可忽略的問題,也是人體健康最大的敵人,人類可以三週不吃飯、三天不喝水,但無法三分鐘不呼吸,一旦沒有了足夠的氧氣,便會影響身體的每個重要器官,而造成令人畏懼的健康問題!

高山症成立目的

台灣高山症研究網站,是國內一個專門以研究高山症及相關高原反應症的自由研究單位。這個研究網站是由一群熱愛高山旅遊及登山的國內外研究人員,醫生,學者,運動員,學生,登山友,退休人員,及各界社會工商人士等所組成,主要是針對當今科學界對高山症,高山肺水腫症,高山腦水腫症,高原反應等研究進行探討,目的是要讓所有要進入高山活動,攀登高山或高原旅遊的人,充分通過基礎的認識,能有萬全的預防準備,而能安全的,健康的完成與高山的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