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高山症之五:能量損耗的最小化

身體之所以需要氧氣及飲食全部是因為我們身上幾十兆個細胞需要能量,而這些能量的主要消耗除了我們的肢體的活動之外,有很大部分是在維持身體的基本運作上,包括思考、維持體溫、心跳、腸胃蠕動等等,因此若能夠在缺氧之際,能將身體某些最耗能量的酵素進行適當的抑制,而且又能夠保持細胞它們的功能,那麼將可以在這缺氧狀態之下維持同樣的機能。

能量損耗的最小化之目的

減少能量損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預防高山症的發生,由於高山症的發作與體內能量的重新再分配有關,因此針對在節流的策略方面,透過一些目標值的設定,讓身體的能量再遇到高山缺氧之際,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因此可以達到身體因為能量重新再分配時的高山症狀發生,同時也可以增加登山時對高山高度以及溫度驟降的環境適應。

能量損耗的最小化之目標設定

由於是抵抗高山症的發生危害, 所以這挑戰的目標應該拉高一些,應至少減少2%以上的能量損耗為目標,如果換算成血氧飽和濃度指標之時,將可能達到提高3%至5%的指尖血氧計的量測指標。

能量損耗的最小化之訓練方法

(一)、透過大腦下達訊息給呼吸中樞,讓肺部有意識地且規律運動

1. 首先身體盡量放鬆,然後舌舐上顎,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沉肩墜肘目視正前方,雙掌自然重疊在肚臍上。律性地調整自己的呼吸強度及頻率。

2. 然後先吐一口氣後,徐徐吸氣,同時雙手掌心朝下緩緩上舉至頭頂,雙手掌心相對,同時身體及頭後仰,並作短暫憋氣。

3. 接著再將雙手由體側下落置回肚臍並徐徐呼氣。

 

 (二)、 以輕鬆坐姿直立,雙手同動功吐納法置於肚臍上。

1. 意念先集中在氣肚臍下四根指幅處,舌頭頂住上顎,大腦保持平靜狀態後的再開始規則的呼吸。

2. 此方法呼氣時盡量使小腹內縮,吸氣時盡量使小腹凸起,胸部則盡量平和放鬆(此為正常呼吸法)。

3. 吸氣時同時以意念導氣,想像氣體自兩眉間進入,空氣自鼻吸入,意念從眉間隨氣下送至氣海穴(肚擠下方),然後意守丹田以口徐徐呼氣。

4. 本項吐納方法是以呼氣用口,吸氣用鼻,不動聲色,有內動而無外形,是為上乘。

 

 (三)、吐納間注意體會深、長、細、勻、穩、悠之要領,呼氣比吸氣的時間長,約為 3:1之比。每次練習先練動功卅六息次,再練靜調卅六息次。

能量損耗的最小化之增補劑方法

在所有的細胞中都有一個非常耗能量的蛋白酶,其中一個叫做鈉鉀幫浦(Na+K+ATPase) 的蛋白酶,它可以用掉約40%的大腦總能量,同時也可能用掉骨骼肌肉的30%以上的能量,當然如果能夠使它能減少一點消耗,相信對缺氧環境的適應將可以明顯提升。透過局部抑制鈉鉀幫浦酶的方法,可在身體遭遇同樣狀態的環境下,減少約3%的能量損耗,目前在營養增補劑方面的產品已發現從丹參提煉出的MLB-R7具有局部抑制鈉鉀幫浦酶的功能,同時它又具有正向強化心肌收縮力的功效,是一項在高山上極具價值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