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缺氧問題-厭食

高山減重機-厭食

今年是威爾斯滿三十歲的日子,他與好友們相約要去挑戰阿爾卑斯山,打算以成為阿爾卑斯山的登峰青年,作為自己三十歲的熱血生日禮物。於是他們決定從地中海開啟登峰青年的旅程,一路沿著濱海阿爾卑斯山脈前進,沿途威爾斯看見如畫般的山林與湖泊。天色漸暗,威爾斯與好友們打算結束第一天的攻頂之旅,進食、休息補充能量,準備明天的攻頂計畫。正當好友們在吃東西時,威爾斯卻出現了食不下嚥的狀況,看著這些食物,想吃卻怎麼也吃不下,甚至出現噁心想吐的現象。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好幾天,使威爾斯沒有多餘的能量再繼續爬山,在還有些許體力的狀態下只好緊急下山,威爾斯也因此瘦了一大圈,就這樣結束了威爾斯難忘的三十歲回憶,難道想要上高山賞美景,必須付出這樣飢餓的代價嗎?

倒影中的瘦子

既沒有飢餓的感覺也沒有想吃東西的慾望,好友們紛紛擔心起威爾斯的狀況,猜想會不會是因為高山食物不容易煮熟亦或是食物不好吃之類的,經過一番討論後,發現原來威爾斯食不下嚥的狀況是受到「厭食」的影響。而厭食是一種進食障礙,屬於心理而產生的疾病,可能是因為患者對於自我形象的認知上有偏差,或是心理上有某種對食物的排斥,導致無法正常進食甚至是厭食的感覺。持續幾天沒什麼進食的威爾斯,下山經過湖泊時,看見自己的臉頰凹陷、整個人看起來很沒精神,顯得有些失落,但是身材良好的威爾斯從來就不會發生上述的情況,那麼他的厭食感是怎麼產生的呢?

高海拔減肥

在我們陳志明博士缺氧研究中心裡發現了在高山上引起「厭食」的原因,與高山急速缺氧的環境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當人處在含氧量不足的高海拔環境中,會使體內產生缺氧代謝, 身體裡的血液與氧氣會進行重新配給的動作,將其優先分配較重要且需要大量氧氣的地方,例如:腦袋、心臟、肺臟,但相對的像是生殖系統或是消化系統則因為不重要而減少血氧分配並停頓它們的功能。海拔越高時,有氧環境越是險惡,外部缺氧對於身體造成的緊急威脅,身體的組織便會快速調整對付策略。

在持續供給血液及氧氣的狀態下,身體其他部位也需要能量時,細胞會快速將脂肪轉化成游離脂肪,最後轉化成葡萄糖送到體細胞及其他細胞讓它們得以繼續燃燒。也因此大腦會快速的產生瘦素(Leptin),當瘦素發生時會抑制我們食慾素及飢餓素,就像是餓過頭時就不會想要吃東西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在缺氧的環境下,腸胃呈現缺血、缺氧的狀態,這也表示消化系統的功能已被停止,因此不適合再有任何的進食動作,在這樣的狀況下,心理狀態也不會覺得餓,脂肪仍持續燃燒,便會出現變瘦的情形,當厭食反應出現時,雖然是身體快速減肥的一個好辦法,但也正是腸胃在和身體發出需要氧氣的訊號囉!

吃不下的危機

「厭食」的發生宛如在預告身體準備進入戒備狀態,一旦氧氣不足,血液就會大量輸送到大腦,使腦部血壓變高,血管急速擴張,以及血管的通透性變大,就會引發腦水腫及肺水腫的問題,這是一個嚴重的警訊,如果厭食遲遲未能得到舒解,能量持續燃燒殆盡時,缺乏能量的狀態下,將會逐漸產疲累、失眠、四肢無力等症狀,讓人深陷在要上山也不行要下山不適的水深火熱環境中。

尤其是當身體啟動瘦素的時候,大量的游離脂肪酸充斥在血管內部加上缺氧的環境之下,非常容易形成游離血栓,而造成身體許多器官發生梗塞衰竭的情況,有時視力突然模糊時那代表視網膜血管在高山時因為厭食而所產生的梗塞,所以不可不慎。

登高山時建議攜帶高能量體積小的食物,例如液態糖或是巧克力,高山環境下不適合以澱粉轉化成糖的方式來補充能量,同時也要避免突然性的大量進食,這些都容易使身體造成難以負荷!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高山症的詳情,可上網搜尋「陳志明博士缺氧研究中心」,裡面有許多精彩的故事等著你唷~~~

高山症缺氧問題-頭暈

克勞の 移動山林-頭暈

馬克勞是一位登山隊的小隊長,在天氣晴朗的週末他決定帶著他的夥伴們一起攻頂,途中隊友們紛紛發現隊長克勞帶領的步伐漸漸變得不穩,甚至好幾次差點撞到樹,於是緊急的請克勞到樹陰下休息,克勞休息時抬頭看想要吸取自然的芬多精,不料卻有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眼前的山林就像電影哈利波特裡那些會動的圖畫般栩栩如生,有著豐富登山經驗的小隊長克勞,究竟是什麼原因而讓他有這種未曾有過的視覺感受呢?

山林裡的魔神仔

在克勞眼中出現了有如施展魔法般飛來飛去的山林,但視線時而模糊時而又清晰,這樣的感受原來就是「頭暈」在搗亂,而發生頭暈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貧血、前庭神經系統受到影響或是特定的病變所產生的,也可能是生活壓力、工作忙錄、營養不均所產生,然而攻頂活動對於喜歡爬山的克勞小隊長來說是件簡單的小事情,那為什麼克勞會有這樣難受又奇妙的感覺呢?難道是山林中真的出現了可怕的魔神仔嗎?

魔王來臨

陳志明博士的缺氧研究室發現了引起「頭暈」的原因,與我們生活中的氧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身體遇到缺氧的警鈴時,大腦及小腦會立即的出現反應。
大腦在缺氧時會影響我們的神經訊號波包含認知和感知收到的訊息,隨著氧氣含量的減少,導致身體能被運用的能量不足,所以能被傳遞的腦波自然就會跟著減少減緩,另外當血流含氧量明顯供應不足時,就像蹲著時突然站起來會有頭暈目眩的感覺,這使得大腦神經所需的能量發生短暫的不足,這時就會使我們的認知能力受損、動作變得不協調等。
小腦負責控制身體活動協調與平衡,然而隨著身體缺氧代謝的副產物:氫離子的不斷累積,因而使體細胞周邊神經產生酸化現象,進而刺激酸敏感離子通道,引發大量神經訊息波傳遞到延髓,這些神經波會部分釋放到小腦,嚴重干擾小腦與大腦之間平衡身體以及意識的功能,這些因為身體缺氧代謝所產生的腦波在缺氧的狀況下則會逐漸增強,在無法控制的狀況下就變得不平衡,也使得登山活動在缺乏平衡感及正確空間意識下,無法再安全進行。
 缺氧時疲憊的體能除了導致頭暈讓克勞隊長在爬山時陷入像迷宮般的困境之外,那麼已經在樹陰下休息的克勞隊長,為什麼還是無法得到舒緩呢?

高山+迷宮的困境

一般人認為到高山上可以獲取豐富的芬多精與氧氣,但其實當人在爬山時往往都是處在樹陰下,在森林的樹陰下會產生濃度較高的二氧化碳相對的氧氣量就會較不足。
在空氣稀薄的高山上,氧氣量隨著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例如一千公尺時有90%含氧量、二千公尺時有80%的含氧量、三千公尺時有70%的含氧量,氧氣量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缺氧的反應。
在高山與樹陰下的雙重外部環境打擊下,使克勞即便休息了還是無法得到舒緩,這樣的狀況也會讓克勞的攻頂之旅就像走迷宮般的費力。

叛亂的結局

暈眩,是源於身體氧氣不足所發出的訊息,處在這樣劣勢的情況下,身體持續耗損能量,便會引起接二連三的問題。
頭暈的狀況一旦沒有立即得到改善,將會引發「譫妄」的症狀,意識變得模糊,視線裡出現幻覺,對人、時、地、產生多重性混淆,認知能力受損,讓山路不但仿佛迷宮般的難走,嚴重還可能會墜落山崖!
一旦大腦的氧氣不足,血液就會大量輸送到大腦,使腦部血壓變高,血管急速擴張,以及血管的通透性變大,這時當血管壓迫到腦部的三叉神經而導致二次頭痛的發生時,同樣的也會造成腦神經細胞間質充滿水份,而發生程度不一的腦水腫情況。
當腦水腫發生時,腦部的小動脈會以代償的戰略來應對缺氧的突發狀況,在血流加速及血壓增大的情況下,使得微血管內的水份過量的滲透進入腦細胞之中,於是就會形成我們所知道的高山腦水腫。這樣的侵襲,會造腦神經被破壞、噁心、昏迷、失智、肺水腫甚至死亡等嚴重問題。

高山症缺氧問題-頭痛

人要站上高峰,得先戰贏『頭痛』

馬丁是一名田徑運動員,假日時與好友相約要去合歡山看松果,在爬山的時候馬丁想和好友展現平日訓練的好體力,於是一路上都用快走的方式爬山。終於!到了高山上看見滿滿的松果球,正當準備歡喜的慶祝時,馬丁卻發生了劇烈的頭痛,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馬丁的好友只好緊急協助馬丁下山,頭痛的狀況才得以紓緩!

松果與頭痛

「頭痛」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驗,頭痛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部頭痛,就像牛頓在樹下被一顆從天而降的蘋果擊中頭部時,我們皮膚表層的痛感接收器,就會收到被打擊的訊息,經過許多神經細胞的傳遞,最後將訊息傳至大腦,就會產生疼痛的感覺。
另一種則是腦袋裡面的頭痛,這個類型和頭頸部的肌肉酸痛、腦內血管或神經細胞出現異常有關,馬丁既沒有被松果打到也沒有發生腦出血等,那為什麼會頭痛呢?

離子垃圾

陳志明博士的缺氧研究室發現了引發頭痛的原因,其實與「缺氧」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身體遇到缺氧狀態時,細胞就會發生缺氧代謝,產生許多垃圾級產物:氫離子,而這些氫離子不斷累積後會使細胞周圍酸化,進而刺激酸敏感離子通道,引發大量神經訊息波傳遞到延髓而觸發痛感中樞,因而產生頭痛。所以「缺氧」才是造成我們腦袋頭痛的真正原因!看完這個案例也了解頭痛的相關知識後,讀者或許會好奇,同樣到了高山,馬丁出現頭痛的現象,而他的好友卻沒事,這又是為什麼呢?

運動員的高山惡夢

身為一名運動員的馬丁,在平時身體所需要的氧氣含量已經相較於一般人還要高,當馬丁用快走的方式到了空氣稀薄的高山上時,所能吸取的氧氣相對減少,在氧氣供不應求的狀況下,就容易產生缺氧的反應。身體一時之間無法負荷這樣的缺氧量,那麼控制身體的大腦就會緊急的發出警告囉!高山外部環境的供氧量不足,加上快走時所需要的大量氧氣,以及運動員馬丁平時身體的大量耗氧需求,在這樣三重因素下,很容易的就使馬丁陷入頭痛的噩夢中。

缺氧的警鈴

所有的痛,都源於身體氧氣不足所發出的訊息,處在這樣劣勢的情況下,身體持續耗損能量,便會引起接二連三的問題。一旦大腦的氧氣不足,血液就會大量輸送到大腦,使腦部血壓變高,血管急速擴張,以及血管的通透性變大,這時當血管壓迫到腦部的三叉神經而導致二次頭痛的發生時,同樣的也會造成腦神經細胞間質充滿水份,而發生程度不一的腦水腫情況。
當腦水腫發生時,腦部的小動脈會以代償的戰略來應對缺氧的突發狀況,在血流加速及血壓增大的情況下,使得微血管內的水份過量的滲透進入腦細胞之中,於是就會形成我們所知道的高山腦水腫。這樣的侵襲,會造腦神經被破壞、頭暈、昏迷、失智甚至死亡等嚴重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缺氧」是個不可忽略的問題,也是人體健康最大的敵人,人類可以三週不吃飯、三天不喝水,但無法三分鐘不呼吸,一旦沒有了足夠的氧氣,便會影響身體的每個重要器官,而造成令人畏懼的健康問題!

高山症與缺氧的了解

由於各國人士對運動及休閒旅遊的普及化及需求越來越熱絡,因此進入高山,山地或高原地區的機會與人口在一定就以倍增的方式增長。主要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進入山地活動及旅遊的人口已超過每年500萬人次以上,而在大陸地區每年超過1100萬人用不同的方式登上35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登山或旅遊。但隨越來越多的人類到高原活動,,高山地區所發生的低氧環境已越來越多的人發生不同程度的高山症,高山肺水腫症,高山腦水腫症等高原反應,除了讓已經讓許多人不幸的遭遇難以超越,因此對高山缺氧環境的了解和症高山症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症,高原反應等的預防與治療研究是一項極重要的工作。

深入了解高山症與缺氧的危害

由於高山症的主要核心問題全部圍繞在高山缺氧上面,因此在強化高山缺氧與耐力的單元中,將分別解釋為什麼缺氧會造成高山症,然後將對不同的高度和地區的氧氣分壓指標和人體的血氧關係進行討論,同時為了讀者對高山症及缺氧科學的進一步了解,我們在這單元內部專闢一個對各種高山症相關名詞的解釋小百科全書,有了上面的基礎認識之後,接著我們將分別就高山症缺氧對肺部的傷害〈主要是高山肺水腫症〉,高山症缺氧對腦部的傷害〈主要是高山腦水腫症〉,高山症缺氧對心臟的傷害,高山症缺氧對血管的傷害,神經在高山症缺氧發生後的後遺症,以及眼睛和腎臟在高山症缺氧後的損傷,最後也將對高山症缺氧時對體重減重的幫助進行的。

高山症與缺氧的預防新概念

在高山症的預防新概念這個單元中,我們仍舊要對所有要進入高山的遊客及登山者進行預防高山症的預防觀念宣導提醒,由於許多人對於高山仍然停留在只是高度較高的遊憩綠地,再加上現在的交通工具越來越方便之故,所以根本忽略甚至不知道高山高原地區的缺氧問題,因而常常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之下,冒然的就進入高原地區旅遊或進行像滑雪登山等等的活動,常常就這樣或多或少的發生了高山症的症狀,除了讓行程敗興而歸之外,甚至許許多多的遺憾也常因此發生,因此在本單元中將介紹進入高山地區前應有的預防概念,建立預防與治療的截然不同結果的正確認識。

高山症的發生機率

研究發現高山症的發生機率幾乎是所有急性疾病中的佼佼者,如果不事前進行預防準備,則將有59%的人會發生急性高山症問題?因此積極性的預防高山症發生,同時進一步的宣廣高山症的預防概念,將是對我們這個佔有一半國土面積的高山島國來說,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

積極防治缺氧的概念

高山症的問題只會發生在對進入高山的人群之中,對於一些從來就不願意或不可能到高山中,或者不能到高山上的人群來說,根本是不重要的事。不過這個觀念,因為所有的醫學研究已發現,缺氧是造成癌症的主要禍首,同時也是腦中風及心臟病的元兇!

癌症方面:

由於缺氧導致細胞DNA失去修護能力,使癌細胞能夠利用缺氧環境進行初級生長(Warburg effects),而發生所謂的奧柏格效應,之後的腫瘤化過程,也因為缺氧問題才能引起細胞大量分泌所謂的缺氧引導因子(Hypoxia inducing factor-1,HIF-1),從而許多的癌化因子,如血管新生因子(VEGF、FGF),癌細胞擴散移轉因子(MMPs、Adhensin、Selectin) 等等問題及現象一併發生,使人體最後發生可致命的惡性腫瘤。

高血壓方面:

由於缺氧問題導致末梢細胞群因為能量的需求,而釋出蛋白酶造成周遭血管收縮,以提高微血壓及微血流來滿足細胞的血氧供應及交換,從而使血壓增高形成原發性高血壓問題。

心臟衰竭方面、梗塞型腦中風、心肌梗塞、腦神經退化、糖尿病

高山症類型-急性高山症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或AcuteHigh Altitude Sickness,是一種較急性嚴重的高山症候發生問題,當人體處在高海拔高度超過2500公尺的環境下時,由於低壓〈Hypobaric〉及缺氧〈Hypoxia〉的高山特殊環境下,人體內將因細胞的急性缺氧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的急性病理變化表現。它通常出現在海拔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約8000英呎)的地區,而且越往上高海拔人體缺氧問題越加嚴重,所發生急性高山症的問題及機率也越來越大。

急性高山症的發生機轉:

由於人體能夠適應各種環境,但在適應的過程之中將會發生許多生理轉變的對策,尤其是當遇上這種轉變細胞致死的缺氧狀況,細胞僅因為有氧代謝停頓減少之外,即將因為總能量不足而產生並釋放出許多訊號,同時也將啟動無氧代謝,耗用更多的食物原料去生產小了18倍的生物能量ATP,這時將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到體內變成了重碳酸〉,以及乳品〈也就是大家都適合肌肉關節酸痛無力難當的肌酸〉等等,這連貫的基礎生化反應導引身體的高山症症狀,就在身體各器官中如火如荼的展開如下:

急性高山症的頭痛發生

這是最常發生的急性高山症初期症兆兆。根據研究統計大約85%的急性高山症患者在發作初期都會發生錯誤的症狀。急性的缺乏氧利用血液重新分配至重要器官如腦部及肺部,當腦血管初期因缺氧而使血管暴脹之際,將觸動三叉神經引發痛感及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引發類發炎現象。由於此徵狀是缺氧的開始警訊,有些人常認為是感冒或一般性頭痛的問題而忽略了它的危險性,而只用頭痛藥,消炎藥〈如普拿疼,阿斯匹林等〉做消除症狀式的掩飾性治療,因此常讓許多人的登山者或遊客直接進入高山症腦水腫與高山症肺水腫的致命危險之中。

急性高山症的疲倦無力感發生:

對大部分的登山者而言,急性高山症的初期將有明顯的疲倦感發生,原本在山下時不管是背負裝備或攀升行走都能夠勝任的狀態,一旦進入高山地帶時,在同等距離或時間這是由於高山地區稀薄的氧氣分壓讓身體的能量比平地地區少了40-60%以上,加上登山活動不斷的消耗體能,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下,將有助於體力透支。

更由於大量地進行無氧代謝作用以轉換能量,這讓過多的副產物─肌酸〈或乳酸〉堆積在肌肉內部,因此很快地就會發生疲倦感,酸痛感,以及休息過後的無力感!尤其是過多的疲勞疲倦和體力透支,將使登山者忽略了急性高山症所衍生的危險,極可能並發的傷害性高山症肺水腫高山症腦水腫問題,導致身體溫度失溫或昏迷等狀況,而提高山難的發生機率,登山者或山友不可不慎!

急性高山症的頭昏發生:

絕對是到高山旅遊的遊客或者是高山登山的山友來說,一旦高度超過了3000公尺以上,即使不發生錯誤問題,也將會發生頭昏甚至於意識模糊等淺昏迷情況。在頭昏的情況初期大部分是由於血液通過能量的重新分配,因為大腦部位的血管血流快速的增加,有點像高血壓的情況一樣,因為充血而發生頭脹脹的頭昏倒,這樣的問題並不嚴重,只是將成為高山症的頭痛的前兆現象罷了。

但是另一種型的頭昏現象,卻是因為缺氧的代償作用所產生的大量自由基,且細長的腦部發生輕微的水腫,壓迫到大腦皮質的問題。症腦水腫的前兆現象,如果不進行調整性的預防或適當的治療,嚴重者將發高山腦水腫症,然後將發生輕微到嚴重意識昏迷現象,包括昏厥,無方向感,語意不清,溝通困難,失憶等等。若再忽略之後將常常導致高山腦水腫症的病情加劇,甚至於威脅到生命危險。

急性高山症的噁心嘔吐發生:

遵循研究統計有約87%的急性高山症患者,在發作初期或中期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噁心什至於排斥吐的症狀發生。由於此徵狀和高山腦水腫症的初期發生症兆兆相似,因此不得不小心預防發生。這種噁心或嘔吐吐的情況,乃是因為我們身體因為缺氧時啟動大量的無氧代謝,這導致血液中產生大量的重碳酸及乳酸等等,這些身體中的殘留甚至是有毒的物質,將在位於我們大腦第四腦室的延展椎骨部位處產生堆積。

這將乾擾到原本已經平衡的腦髓液,由於在這延髓的神經區,血腦屏障是最鬆散的位置,一旦身體自發產生的有毒或血漿質素干擾離子的平衡後,將觸發神經受體讓身體強迫症的強迫性發生嘔吐以保護身體。像類型因為缺氧所造成的噁心或嘔吐感,在很多發生中例如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等也常見到。由於這類的急性高山症問題所產生的噁心嘔吐感,與高山症腦水腫所產生的情況類同,但嚴重的程度卻不同,登山者或遊客應該特別注意!

急性高山症的厭食發生:

許多人到高山或高原旅遊之期間,都會發生胃部發脹感,嚴重一點的人根本都不想吃東西,尤其是對登山者或進行高原高山地區活動的人,明明已經很累又消耗消耗對於這些在高山缺氧地區的人來說是相當危險的事,畢竟體內需要大量的食物原料來進行無氧代謝,尤其是為了適應高山上的低溫狀態,體內必須要燃燒更多量的靜電及能量。

這種情況的發生和前面所提的噁心嘔吐的高山症情況很相似,主要還是因為我們身體在缺氧時啟動大量的無氧代謝,這讓血液中產生大量的重碳酸及乳酸等補充甚至是有毒的物質,通過血液循環漸進堆積在我們大腦第四腦室中的延展部位,這些有毒廢物將乾擾到原本已經平衡的腦髓液,破壞血腦屏障中的神經離子平衡,這會人體物理胃部神經停止作用,造成體內蠕動停止,加上高山低氧的環境下,內部的疲勞氧具大量的活動作用,產生更多的發酵氣體進入腸胃之中,並且發生髮生髮脹及厭食的情況。

急性高山症的心跳加速發生:

幾乎所有進入高山高地區從事旅遊,工作或登山等活動的人,都會發生心跳過快的問題,雖然對一般健康的人而言,除非是長期在高山上活動或居住,否則這心臟速搏問題並不會造成健康的麻煩,但是這心臟跳過快對原先就已有心血管毛病的人〈如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二尖瓣膜症等等〉而言,卻可能造成原先的疾病更加嚴重,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威脅。

由於在高山缺氧的環境之下,人體內的有氧代謝大幅度的減少,導致能量得重新分配以保護重要器官,因此對於腦部及肺部等重要臟器,就得提供比平常更多20%到60%的血液供應,因此在這種生理的代償作用下,心臟就得比平地時多跳動至少10%到50%以上的速度來進行替換,透過快速流動血液中所攜帶的紅血球之頻率,以求得更多的氧氣補給。因此在高原地區進行登山旅遊及其他活動之際,除了心跳速度跳到90到120下每分鐘之外,呼吸的頻率也會異常的加快,常常有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況發生,在這種情況之下,除了很快地引發各類心臟疾病之外,各類的急性高山症問題也常將爆發。

急性高山症的焦躁失眠發生:

雖然很多到高原高山地區旅行的遊客或登山客在進入高山高原的第一,二天時,難免會認為是因為興奮而發生失眠的現象,但實際上卻是很多人在高山上甚至已經很累卻也無法入睡,同時在白天活動期間更會有輕到嚴重的焦躁不安感發生。由於這是高山症的主要症兆之一,雖然這種心理上的問題很難被發現,但是若讓這些麻煩持續的擴大下去,在高山地區將可能發生更嚴重的高山症問題,從而威脅到其他人。

這類在高山地區產生的焦躁不安及失眠難睡等等問題,實際上也是因為高海拔地區所造成的人體缺氧所導致的現象,最近的研究發現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自殺率明顯的這是由於高原高山缺氧的環境下,第四腦室內的延腦區域的離子和酸鹼度已失去平衡,這將抑制我們體內的血清素分泌,以及血清素受體野將因此減少生成所導致。由於血清素的減少,導致我們將產生焦躁不安感,當然低量的血清素也同時導致控制生理時鐘的褪黑激素也一併減少分泌,於是白天昏沉沉沉,到了該睡時卻無法成眠的失眠問題,也經歷多次的海拔越嚴重。

急性高山症的適應與發生時間:

上面所討論的高山症早期症狀,通常在到達高海拔地區〈大於2500公尺〉後的6-12小時之內會開始出現,然後在登高煽惑高原地區後的第2天到3天最明顯。一般情況下將隨人體適應環境之後,大約在第5〜6天之間症狀會逐漸消失,但若繼續繼續攀登高山或上下高度急遽的情況時,則症狀會加劇,甚至嚴重惡化成高山腦水腫,高山肺水腫,影響生命安全。

高山症類型-高山肺水腫症

高山肺水腫症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高山症肺水腫是因為低氧環境導致之低氧氣濃度與呼吸反應不順,加上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內皮細胞功能缺損等,所造成肺微血管持續收縮,產生肺部高壓衍生的疾病。

由於進入高山高原地區的登山者或遊客的適應不良,或者已經發生了急性高山症的現象,但並沒有注意或治療處理,使得問題持續擴大。另外也有因為登山者或高原遊客的活動過於快速,(每天爬升大於400公尺)當到達超過海拔4000- 4500公尺以上時,體內的氧氣分壓(PO2)將會很快地下降到45毫米汞柱(mmHg)以下,這將使得身體肺部器官對外部環境的急性缺氧產生四項的急性生理反應:

包括:

1. 大幅度收縮肺血管

2. 肺部血管壓力增大

3. 肺部血管滲透性增大

4. 肺泡清除體液能力減弱

當登山者或遊客的體能反應過度時或者對缺氧的耐受力及適應力不佳時,上面四項的生理反應將持續擴大並轉變成危及生命的高山症肺水腫,這類更嚴重及深沉的急性高山症之一,使得它成為高原及高山地區第一項最致命的高山症損傷。

高山症肺水腫發生原因:

高山症肺水腫的發生問題就出在當我們很快的爬升到超過4000公尺的高度時(如玉山峰頂),由於大氣壓驟減的關係,使的空氣中的氧氣密度也跟著稀薄,從原本的100%可以吸入的氧氣(21%的密度),變成只有不到60%可吸入的氧氣。這時主宰身體吸氧的首要器官──肺臟,當然得責無旁殆的用力工作以加強獲得更多的氧。而當身體肺部內裝載氣體的肺泡基本上沒辦法再擴大,使得肺部的小動脈及微血管只有以『加速』及『開放』兩項技巧,以對付在高山缺氧的環境下快速發揮應盡責任。

高山症肺水腫的肺血管反應:

所謂肺部小動脈的『加速』是指小動脈的管徑收縮變小,一旦血管收縮,壓力自然變大,相對的流速也將變快,這將使得血氧的交換變得有效率,理論上也將對急性的高山缺氧問題有一些幫助。可惜的是這樣的身體代償反應動作,就形成了所謂的高山肺動脈高血壓,對一些原本就有心血管問題的人,將更加惡化病情,例如心衰竭、肺梗塞等等。

另外所謂肺部血管的『開放』,則是指肺部微血管的通透性變大,已使得從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的交換速度也將變快,原則上對急性高山缺氧的初期有幫助。只可惜這種代償反應在加上前一段的所提的肺動脈高血壓及外部氣壓變小的狀態,使得血管內的水份過量的滲漏進入肺泡之中,於是形成所謂的高山症肺積水或高山症肺水腫。這除了縮小了肺泡裝載氣體的體積而讓缺氧更加惡化之外,也會造成咳嗽、發炎、及心衰竭、肺梗塞等更嚴重問題。

高山症肺水腫發生時間:

高山肺水腫是高山症中死亡率最高的病症。一般多半發生在快速登上高原或高山後的第2天到第3天,這是由於大多數發生高山症肺水腫的人都在快速的、還沒適應的狀態之下進入3500公尺的高山,因此在第一天的6-12小時的急性高山症症狀剛發生之際就已在登上更高的海拔地區或者在尚未適應之際,就進行激烈的運動,因此大多數人都在第二天到第三天便發生高山症肺水腫問題。

尤其在高山上的晚上更是高山症肺水腫的好發時期,因為在這時除了低溫問題讓空氣中的溼度增加而使肺部的呼吸困難之外,晚上周圍的職務進行有氧呼吸作用,使得已經稀薄的氧氣會發生比白天更稀薄的狀態,因而加強了高山症肺水腫的發作病灶。

高山症肺水腫發生機率:

經過多年的研究統計發現,高山肺水腫患者合併有急性高山症有高達5成以上〈52%) 的發生機率,這代表急性高山症的病人有很大部分都沒能進行高山地區的適應動作及預防準備,而常常遺憾的發生這類棘手的高山症肺水腫問題;另外一型更致命的高山症肺水腫合併有高山腦水腫的發生機率,據研究統計至少也有高達14%的登山人口或高原遊客發生。這說明了高山症的問題已經是所有進入高原旅遊或進行高山登山者等族群必須要認識及警覺的知識!

高山症肺水腫判定標準:

 一般登山界對是否已罹患了高山症肺水腫的簡單判定標準如下表所列:

符合兩項以上症狀

運動協調性變差、休息時缺氧、咳嗽、胸悶、虛弱無力

符合兩項以上症狀

肺葉出現捻髮音或哮鳴聲(通常為右中葉)、臉部發紫紺 (cyanosis)、呼吸過快、心率過快

症狀:

1.運動表現變差(最早出現的症狀)

2.咳嗽頻率高、咳血或血絲

3.極度疲倦、嗜睡

4.嘴唇、指甲呈現藍色或黑色

5.心跳加快、皮膚濕冷

6.呼吸困難,淺又急促

高山症的發生因子之二:攀升速度

高山症的發生與攀爬上升的速率也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爬得越快,越容易引發高山症。隨著高度的上升,活動量與體能消耗量越大,缺氧也會比較明顯。這是外在缺氧環境和內在人體狀況中的各項因素,對高山症發生的交替性關鍵因子。由於人體對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因此當必要進入高山及高原地區時,只要依循著階段式的適應,將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高山症的發生及損傷。

攀升速度與高山症發生率的關係:

研究發現當進入3500公尺之後,每天再爬升的速度若能夠小於400-500公尺的話,高山肺水腫症的發作率將可以減少到7-60倍以上。以2011年對進入4550米的阿爾卑斯山的不同遊客或登山者的研究統計發現,分別以2-4天速度爬山的登山者,發生高山肺水腫症的比例小於0.8%,但是若是在22小時之內就登上山上者,發生高山肺水腫的比例將高達62%以上。

高山症的適應–攀升速度及高山症肺水腫發生率的關係,不同海拔的高山地區與攀升停留速度的高山症肺水腫發生率的關係。

對預防高山症再攀升速度的建議:

因此當登山者或遊客在海拔2500~3000公尺處時,應停留2到3天,讓生理功能先做適應。海拔更高如3000m以上的高山,爬升速度必須減慢,可以以每天400m的基準上升較為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