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心臟病

在這單元中我們將就高山症缺氧對心臟所造成的傷害〈主要是高山症心臟疾病〉進行更科學的研究及探討。高山症心臟疾病, 有稱為高海拔心臟疾病, 主要包括在高山缺氧環境中所引發的急性與慢性心臟疾病, 包括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臟衰竭, 心室肥大、心律不整等心臟問題,我們將探討包括高山症心臟疾病的發生原因、高山症心臟疾病的常見症狀、高山症心臟疾病腫的危險因子,高山症心臟疾病的危險族群、高山心臟疾病腦水腫的併發問題、高山症心臟疾病腫的預防方式、高山症心臟疾病的治療處理等最新研究等等將在本單元內詳盡討論。

高山症心臟病的發生原因

高山症心臟疾病的主要兩個原因: 1缺氧, 2過勞。 主要是因為心臟是主宰身體血液循環最重要器官,因此當身體面臨在高山缺氧的環境下, 血液中的含氧量經大腦檢測不足時, 發出加強補充血液的代償命令,於是心臟變得用力並加速收縮擠壓, 運送大量的血液以提供給身體急需的器官,如大腦或肺臟等處集中供應。

 

 突然遽增的血流先集中到心臟時, 原本心臟的冠狀動脈應該在得到充分的血氧之後, 就可以轉換成所需的能量, 提供給心肌細胞進行耗能的收縮動作, 但是血液中的氧含量卻比正常狀態還要低許多,也就是心肌細胞面臨到缺氧的壓力,像極了心肌梗塞的狀態, 原本只要稍微休息一陣子, 心肌細胞就可以恢復原有的收縮力, 但是卻偏偏這時, 大腦不斷的發出求救神經電波訊號, 要求必須比平常加倍的用力做工,於是在缺氧的清況下, 又得過勞做工, 許多的心肌細胞便會因為所溢散的自由基受損甚至死去,加上嚴重缺氧時, 所釋出的MMP 讓心肌細胞外的間質纖維都破壞了,除發發生心律不整、顫抖之外, 還造成大量的組織液便充滿細胞於細胞之間, 造成像水腫那般的心肌肥大現象,造成心室腔縮小,能壓送出的血液越來越少的負循環, 甚至到最後產生心率顫抖或心臟停止的致命現象。

高山症心臟病的常見症狀

高山症心臟疾病常見的症狀, 首先是發生心跳過快現象,這類的心跳加速也經不是爬山時那樣心跳加速的程度而已, 而是即使停下來不動, 也會停到心跳噗噗的生, 就像心臟要跳出來的那種急促。緊接著有可能出現, 胸口向背大石頭壓這得緊壓感, 接著會有不同程度的胸口疼痛悶痛感, 接著可能發生胸口心窩處發生處刺痛與灼熱感, 同時伴隨著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視線模糊昏暗,冷汗直流,噁心嘔吐,眼冒閃光, 耳鳴巨響等等症狀 。 這時, 如果還輕忽這些症狀, 而且沒能設法急救像是給予氧氣或藥品等方法, 並且即刻往山下移送的話,估計會直接昏迷甚至停止心跳或者見上帝了囉!

高山症心臟病的併發問題

高山症心臟疾病雖然致死率實在可怕, 但是只要發生初期徵兆現象, 就立刻休息、進行治療或緊急下山等動作,其實大多數人都會很快的改善恢復。 但是一旦發生高山症心臟疾病時間過久, 或者繼續再處於缺氧的環境,或者環境溫度變得越來越低溫, 或是因故加劇體力耗損等等動作, 則會發生除了因為高山症心臟疾病本身所造成的永久傷害之外(如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 還經常會伴隨下列幾種併發問題與疾病:

 

1. 腦中風

在發生高山症心臟疾病之際, 大量的血液集中到心臟, 同時全身各組織並產生超高的高血壓,極容易發生出血性腦中風與梗塞性腦中風。由於在高山缺氧地區,腦部同樣需要有大量的血氧供應, 但過大的血壓容易造成腦溢血而出現出血型腦中風機率。另外,同時缺氧加劇後,紅血球與血小板的凝血因子也大量製造與釋出,加上缺氧引發的發炎狀況驟升, 所以免疫系統及修護系統如大量的組織纖維母細胞也被大量活化, 所以造成血液中充斥著游離血栓, 當這些游離血栓被強制送往大腦後, 也將很容易形成梗塞型腦中風。

 

 2. 急性腎臟發炎與腎臟衰竭

如同前面所提的腦中風狀況雷同, 在缺氧的環境下,大量的血液必須集中在幾個重要的器官組織上,加上缺氧導致血流必須加速, 因此對腎臟的負荷相對加大,但是這時的身體的腎臟除了腎絲球旁器需要活化以加大血壓之外,其他如過濾等功能則可以暫時停止,但也因此供給腎臟細胞的血氧將比正常狀況下更少, 血液供給少加上血液中的血氧含量少, 這樣的雙重缺氧打擊下, 將直接造成腎臟各處細胞發生發炎現象,造成急性腎發炎問題, 更慘的是, 血液中大量充斥的游離血栓, 也將直接破壞腎臟過濾功能, 從腎臟梗塞快速發展到腎衰竭的地步。

 

 3.多器官梗塞與組織壞死

當心臟疾病的情況加劇後, 大量的血液加強送往心臟與其他如大腦與肺臟等器官, 加上身體快速製造大量紅血球, 同時缺氧加劇後, 血小板的凝血因子及組織纖維母細胞也大量活化與釋出, 造成血液循環系統內充斥著游離血栓, 造成多器官梗塞及組織壞死。這也是當發生嚴重的高山心臟疾病之後, 經常併發急性腎臟衰竭、盲眼症, 弱視,聽覺受損, 皮膚壞死等等問題。

 

4. 四肢組織末梢壞死截肢

在高山症心臟疾病狀態下, 大多血液被強迫供應重要器官, 相對其他如四肢末梢如手腳指頭、鼻頭、耳朵等等,因為血液匱乏, 這些器官組織將從原本已缺氧狀態, 進入更嚴重缺氧狀態, 加上高山低溫的環境, 經常見到當高山症的患者搶救活過之後, 得將壞死的四肢、鼻頭、耳朵或指頭進行截肢處理。

 

高山症心臟病的危險族群

幾乎所有進入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或高原的人都可能發生高山症心臟疾病問題, 只不過對於健康體能者,一般以進入超過4500公尺以上的環境活動, 升高了發生高山心臟疾病的機率。 因此針對上述兩種狀況, 以下這些族群就相對危險:

 

1. 原本就已患有慢性缺氧型疾病的族群, 包括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心臟各類疾病患者(包括腦中風患者),癌症腫瘤患者, 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肌腺瘤等), 常態性經痛者之月經期前後5天, 65歲以上的銀髮族, 神經慢性退化疾病者, 氣喘患者, 常態失眠者等等。

 

 2. 最大攝氧量大於55(ml/Kg/min)以上的優秀體能族群, 包括登山專家、專業缺氧型運動選手(短跑、球類、重量運動等等), 由於這類族群經常有強大的體能,但同時身體的能量需求也比一般人還多出許多, 一旦輕忽登高山的適應守則, 冒險前進太快, 經常將因環境缺氧時的代謝能量產出快速低於身體能量閾值之際, 就會突然的發生高山症心臟疾病腫問題。

高山症心臟病的物理預防

第一, 也是最簡單預防發生高山症心臟疾病的方法, 就是適應高原策略,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以時間換取生命』,也就是從進入2500或3000公尺開始, 每隔500至1000公尺的海拔高度, 就得停下來住宿休息至少1-2天, 讓身體適應之後, 再繼續朝下一個階段高度慢慢爬升。這也是在台灣許多著名的登山路徑,像是玉山、奇萊山等等,都會在登山途中設立山屋或山莊的主要目的。

 

第二,腹式呼吸, 大家都聽過吐納,冥想、氣功等等用詞,其實就是運用腹式呼吸這類的呼吸方法解決身體面臨缺氧時的物理呼吸方式,這種呼吸透過鼻部緩緩吸入, 再將空氣集中灌入像是腹部的感覺, 使橫膈膜向下, 並使腹部向外突出, 之後再緩緩地將空氣經過口部吐出, 如此循環。透過這類的呼吸方式,可以強化氧氣與血紅素的結合, 在高山缺氧的環境下, 是預防發生高山症心臟疾病的簡單方法之一。

高山症心臟病的治療處理

對於高山症心臟疾病治療第一黃金原則, 就是設法立即的將患者抬下山,即使是將人原地往下降100公尺,也對患者的預後有莫大的幫助, 當然若是能快速地下降到1000公尺以上, 或下降到海拔2500公尺左右時, 患者的心臟疾病問題將可即刻地獲得改善。

 

 如果患者因為某些因素無法立刻移動,那麼治療高山症的另一種最好方式,就是將患者放置入救難用的簡易高壓艙裡面, 利用加壓空氣原理使艙內的氣壓等於或大於常壓空氣(海平面氣壓), 這時艙內的環境可望和山下的環境雷同。如果在加壓的空氣中增加氧氣濃度, 將更有助心臟疾病患者脫離險境並可在後續運送下山後的治療中快速復元。

 

在藥品方面, 目前沒有針對高山症心臟疾病專門核准的藥物, 簡單的說就是沒有直接針對這類高山缺氧的心臟疾病特效的治療藥物。 但是傳統一些擴張血管功能的降血壓藥物, 如必康平(Telmisartan)這類血管張力素轉化酶II受體阻斷劑(ARB)的藥物,選擇性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s-Beta1-blocker) ,乙醯偶氮胺(Acetazolamide,又稱丹木斯)的利尿劑藥物,甚至強心劑、抗凝血劑, 組織溶血劑等等藥物,基本上都是目前醫界推薦暫時治療高山症心臟疾病的藥物。

 

但這藥物雖然或多或少都對治療心臟疾病有些幫助,只不過這些都屬於醫院處方藥而且都有許多的副作用, 一般健康的人應該也不可以輕易取得, 而且每個高山症心臟疾病的病患狀況都不同, 建議應該交由專業的醫護人員指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