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山症缺氧研究中心,主要是針對高山缺氧環境下的旅遊及登山活動問題所引發高山症等相關研究的專案中心。我們從定義、分類,特徵、症狀、機轉、病理、生理、現有醫療缺陷、防治方法等等,進行系統性研究探討及報告,並針對從事各類高山登山的各項活動資訊及準備進行報告及探討。
由於台灣地理與地質的特殊性,光是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286座之多, 加上近年來經濟蓬勃發展與交通迅速便利,不論是在國內或國外旅遊, 高原旅遊或登山健行便成為許多人追尋健康休憩或挑戰夢想的熱門活動之一。其中玉山以3952公尺的高度成為研究急性高山症(AMS)的重要地點。根據研究,玉山登山者急性高山症的罹患比率高達36%,但也因此眾多的登山意外甚至山難事件,便如雨後春筍地經常被報導出現, 而造成這些意外的首要原因之一,大多是起因於高山症問題所引發的後續連鎖反應, 如迷路或失足跌落等等失誤,因此建立並推廣對高山症與環境缺氧的認識、登山時體能缺氧的反應、以及發生前後的預防與自救方法等等,便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
由於這個研究網站,是國內一個專門以研究高山症及相關高原反應症的自由研究單位。這個研究網站是由一群熱愛高山旅遊及登山的國內外研究人員、醫生、學者、運動員、學生、登山友、退休人員、及各界社會工商人士等所支持或組成,對當今科學界對高山症、高山肺水腫症、高山腦水腫症、高原反應等研究進行探討,目的是要讓所有要進入高山活動、攀登高山或高原旅遊的人,都能具備基礎的認識、能有萬全的預防準備,而能安全的、健康的完成與高山的相會!
延伸閱讀:

內與外的窒息挑戰–缺氧型高山症
研究發現大多數的高山山難問題,都是因為登山者身體發生缺氧而導致能量不足,轉而導致意識混亂、體力不繼而發生不幸事件。而高原上諸多的高山症問題也都是因為人體不能適應急性的外部環境缺氧,而所產生的身體代償現象。例如高山上最常見的頭痛問題,其實是因為身體最優先補給的腦部血氧突然不夠,身體為了快速補充腦部的血氧供應,因而急速的擴大腦血管,同時收縮體位血管來加大腦部血流的供應。而問題就出在當大量的血液湧入腦部,加上血腦屏障在緊急缺氧時開始鬆脫,使得腦血管呈現急性發炎狀況,因而造成高山缺氧時的第一特徵…….
不論是登山的英雄如何的有經驗,人們一旦在高山上因為身體的耐缺氧能力下降之後,將遇到相當危險的威脅,因為這些登山者的身體產出能量常常不敷補充登山活動所耗損的能量…..
延伸閱讀: